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博鱼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博鱼boyu【新学期新气象】北京市秋季学期开始实行“课间一刻钟” 加强体育锻炼各地政策频出

2024-09-01 21:06:4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博鱼boyu【新学期新气象】北京市秋季学期开始实行“课间一刻钟” 加强体育锻炼各地政策频出未来网北京8月30日电(记者 张冰清)今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官网获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下文称《意见》),其中提出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优化课间安排方面,《意见》要求,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在校每天课间总时长小学阶段不少于90分钟、初中阶段不少于105分钟(五四制学校可参考制订),普通高中学校可参考执行。

  学校依据校情、学情需要,统筹好现有课间时长,自主设置课间安排。调整后,小学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午餐午休时间、下午放学时间总体保持不变,初中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午餐午休时间保持不变,下午放学时间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延长5分钟。

  “我们要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在室外进行放松休息、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使学生在校一日学习生活更加张弛有度。”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丰富课间内容方面,《意见》提出,各区教委要加强培训指导,切实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由管理导向向育人导向转变。学校干部教师要从课间的管理者走向学生课间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主动设计、积极参与学生课间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在室外进行放松休息、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学校应在校园内开辟学生课间休息、活动空间,补充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宜的课间休息、活动环境。

  为稳妥做好课间调整工作,《意见》提出设置为期一个月的课间时间调整缓冲期。2024年秋季学期起,各区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指导学校结合实际逐步落实优化安排,因地因校制宜做好课间安排。各学校优化调整工作方案应报区教委审核备案。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对课间的调整旨在深化校内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思路,以适当增加学生课间时长为小切口,推动学校育人质量提升,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课间的时间调整,主要是由于北京的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大规模、大班额的学校课间时间不够用,包括厕所的使用时间、学生的活动不够,很多班级要求学生课间不能到操场上去。以上都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不足,运动量不够,不能有效地发挥课间的调节作用,所以基于此情况相应的课间时长延长5分钟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日益关注,各省市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体育锻炼的普及和推进。例如,2024年起,我国将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系统性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此外,各地还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的试点,倡导学校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课后锻炼1小时,并试点推广“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课+课后体育服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校内体育锻炼时间。

  储朝晖坦言,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阶段,而现在大多数小学生依然是在教室里没有时间接触自然、放松身心,更深层次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孩子接触自然不够,在自然当中的运动量、运动能力都不够,我认为目前即便是已经有了相应的措施,中小学生的运动量依然是不够的。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平均每周参加超过1小时体育锻炼的天数仅为2.5天,平均每月进行较剧烈运动的天数仅为2.8天,更有10%左右的受访青少年从不锻炼身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国家层面都很重视学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在体育教育方面教育部也反复要求学校要做到1+1——每天上一节体育课,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熊丙奇认为,从现实来看,这个落地情况其实并不理想,很多学校还没有做到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学校在开展体育教育时要创新体育教学,不能一上体育课就训练跑跳,让学生产生枯燥、反感情绪。同时,为数不少的青少年缺乏运动兴趣、习惯,甚至从不进行锻炼成为“小胖墩”“小眼镜”。

  在新修订的体育法中,更是将“学校体育”的章名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明确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这一法律的实施,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除了政策层面的推动,各地还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今年2月3日发布的《大连市足球发展振兴工作方案》中,提出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支持校园足球、足球青训、社会足球、职业足球以及女足等项目发展。其中校园足球方面,将打造300所校园足球特色校,加强校级球队建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建立校级球队,每所学校至少1支球队,足球普及学校的球队不少于2支(含男女队),足球特色学校的球队不少于3支。而足球青训方面,建成运转良好的2个市级和12个区级足球青训中心,青少年足球注册运动员超过2.2万人。

  此外,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也是举措之一,如浙江省加速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目标到2025年底,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达到3000家以上。

  熊丙奇坦言,共享社会优质的体育资源,让学校去进行继续发展,延伸教育的触角,学校融合来带动全民体育,形成学校崇尚运动的风尚,有较大的帮助,但同时要警惕教育功利化的问题。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