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健康素养科普知识精选(九篇)
健康素养科普知识精选(九篇)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素养科普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当前卫生改革中心任务,以社区卫生建设为中心,以建立并培养社区科普队伍,提高社区科普能力为手段,凝聚卫生科技力量,开展扎实、有效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科普宣传活动。大力传播健康知识、理念和健康生活技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素质提高。
项目目标:通过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系列、有效的技术推广和卫生知识传播等活动,建立社区卫生科普的志愿者队伍和社区科普讲坛的常规化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增进居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目的。
该活动主要通过科普专业队伍培养,并配合其他活动,提高社区科普能力,将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知识,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传播给社区广大群众。具体活动如下:
1.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功能。根据《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及重大健康问题与季节性疾病防治内容编写、设计各类卫生科普宣传材料,供居民取阅。
2.开设健康科普讲座。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重大疾病和季节疾病防治、多发病为内容,开展讲座,指导市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与日常保健。各社区可以根据本地区工作实际,固定每月讲座日期,并提前在社区广泛宣传,努力使社区居民知晓讲座开讲时间并积极参与,改变社区开展的科普讲座活动多为临时的、不固定的现状,探索建立科普长效机制。讲课采取互动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注重讲课质量和效果。以世界卫生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为平台,每年组织4次以上的大型卫生科普宣讲活动,邀请市内知名专家为我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为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
您看到过朋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的养生信息吗?答案是肯定的。如今,随着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微博等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各式各样的“微健康”信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仿佛只要按照微信、微博转发的健康知识去做,不需要医生,不需要打针吃药,一切病痛、养身、美容方面的烦恼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出处不明的“微健康”信息大部分缺乏科学依据,盲目相信反而会造成健康隐患。
据搜狐健康的一项调查,43.75%的人表示会通过网络获取健康资讯。许多人对那些“健康小贴士”、“怎么吃更健康”以及一些“健康小偏方”等信息,虽然有时也搞不准可信性,但抱着多注意总比不注意强的想法,“姑且看之,姑且传之”。所以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细察这些微信的来源,不难发现,大部分内容还是来自互联网,不少人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感觉有价值就立即转发。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许多人在自己领域都是行家里手,但在健康科普价值的判断方面却不一定权威。不少“微健康”的传播者本身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盲从、随意地按下“发送键”,让一些“伪健康”的信息乘机泛滥。比如微博上曾流传甚广的“隔夜菜致癌”等说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早就进行了“辟谣”,但微信“朋友圈”里仍在流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认为,一些“食品相克”的说法也是典型的网传误区。“我解释几百次了,所谓食物相克的说法并无依据,真是最难绝种的不实传言”;某医院营养师表示:我接触过太多不靠谱的信息,一些前来问诊的病人也是因为听信了不正确的饮食指导,造成身体健康隐患。
在新浪微博用户搜索中输入关键词“健康养生”,竟然出现了上百万条搜索结果,各种各样的健康、养生帖子充斥眼球。其中多数账号的标签为“健康养生保健常识”,其内容有诸如“糖尿病奇方”、“神奇的民间秘方”、“中医养生八大奇方”、“如果癌症吃了就不会死”等等,这些帖子在微博、微信、QQ空间上被转发的数量非常惊人,由此可见网友们对这些健康养身类帖子信任的疯狂程度。
紧跟生活热点是健康类微博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比如秋季将至,微博上就开始流传各种秋季养生方法。“立秋后天气干燥,饮食上要饮食有度”,这些秋季养生的妙招在微博上的转发量都非常大;其次还有生活和饮食习惯,像“空腹不能喝牛奶”、“隔夜菜致癌”等微博上流行的说法已经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保健准则。另外,譬如一些“如何做到怎么吃都不胖”、“教你怎么吃变白”等美容瘦身方面的帖子也受到不少爱美人士的青睐。
微信科普的效果不容忽视。首先,它是在朋友和熟人圈里传播,依托朋友们多年建立起的信任,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其次,微信科普知识以较高的速率在传播,几乎每人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朋友,经过连续不断的转发,传播效应迅速放大。再次,微信科普贴近实际,大都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面对海量的健康信息,作为普通大众,是否能用心甄别是贴心的“微健康”还是不靠谱的“伪健康”呢?
健康科普知识看似短小,却关系到人们正确健康素养的形成,乃至正确健康行为的建立。对于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类健康信息,大众在按下“发送”键时一定要慎重,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秘方、验方,宣称立即见效、包治百病的,不要偏听偏信,更不要盲目传播。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他们怎么知道的?信息源很重要。一条科学的健康信息一般都会标明信息出处、作者的身份与资质、信息发布时间等,对于那些不能判定信息来源、只是基于个人观点或别人经验的信息,不要轻易传播。尤其是那些口气绝对、统一的说法通常是不科学的。
微信传播科学知识,优势在口碑式传播,渠道快捷;其劣势也在于口口相传,缺乏专业性,容易走偏。因此,如何在保护微信科普热情的同时,因势利导,利用这个高效的传播平台开展科学、正确的健康科普工作,应成为公共卫生部门和科技部门不容忽视的新课题。
前一段的“张悟本现象”、“纳豆事件”、“有抗食品事件”令消费者很迷茫,到底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样的食品真正安全,哪些食品真正营养?如何破解慢性疾病带给我们的困扰?家庭健康教育能否成为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的主渠道?
日前举办的“全国健康家庭行动”启动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讲到:“全国健康家庭行动”主要通过权威的专家团团队,客观的权威的检测,以家庭为单位来普及健康教育,科学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膳食宣传及安全营养健康产品的倡导,对众多老百姓和家庭的权威、科学、客观、全面的知识传播和引导。逐步培育和形成一个健康知识和信息来源的主渠道,推动营养健康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国民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全国健康家庭行动”主席团主席,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在“健康家庭和谐中国一全国健康家庭行动”启动仪式上强调,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社会综合性运动,家庭健康教育是破解“慢病”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健康与长寿取决于下列因素,自我保健占60%,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因素占7%。家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就像一个人,的一个细胞一样,所以的这个细胞健不健康关系到整个的健康。家庭是否和谐,是否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家庭是推动科学生活方式,调整膳食结构,改善国民营养不良的一个关键环节。另外,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必须大力普及健康素养66条,在全社会形成家庭健康教育氛围。
全国妇联、处,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健康家庭行动”主席团主席洪天慧在启动仪式上讲到,“全国健康家庭行动”是一项面向全国3.7亿家庭的大型公益活动,它对于提高妇女儿童以及全体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全国妇联2010年一项全国家庭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2.3%的家庭他们最迫切需要是要加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这说明追求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服务已经成为城乡广大家庭的强烈需求。
中国消费者保护协会副会长、“全国健康家庭行动”主席团母建华讲道,据卫生部对民众基本健康知识和基本健康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目前仅有6.48%的民众具备健康素养。前一段的“张悟本现象”也说明了广大民众追求健康而缺乏知识的状况。因此,要组织有关健康专家、学者、企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及有关方面结合实际,有组织,有计划的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开展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普及工作。通过全过程的科学消费指导才能帮助消费者把消费意愿变成实际的消费行动,敢于消费、善于消费、乐于消费,才能切实推动营养健康产业的更好发展。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心血管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洪昭光在“全国健康家庭行动”启动仪式上表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和慢性病高发,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如何破解呢,根本的途径就是一条路,没有别的路可走,就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健康促进,健康教育,造就一个健康中国,促进全民健康。
洪昭光教授谈到,21世纪健康新观念是“健康快乐一百岁,天天都有好心情”,“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约医药费,还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可以做到:首先,以哲学认识世界,世界太复杂,只能用哲学:其二,以科学观察社会,社会也很复杂,用理性的客观的冷静的科学来观察我们这个复杂的社会:其三,用医学真爱生命:最后,最重要,用佛学对待人生。我们用哲学认识世界,科学观察社会,医学真爱生命,佛学对待人生。
经过多年来的科普宣传教育。为了继续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社区专门成立了由全面负责,主要负责的科普宣教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定期召集工作站科普工作志愿者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现已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奖励制度,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科普内容涉猎广,工作纷繁复杂,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我们的科普工作者不可能样样精通,抓好科普工作队伍建设,落实培训工作,成为提升社区科技教育质量的关键。鉴于此,社区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科协的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科普知识讲座,有效地提升了科普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辅导能力。
科普宣教工作贵在坚持,近年来通过科协、社区、学校多方联动的方式,在社区举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工作。
1、文体活动。“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社区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先后举办了交谊舞、全民健身赛,并多次在花园广场进行了社区文艺汇演。“在欢乐中参与,在运动中健康”这是居民共同的心声,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也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2、读书活动。2012年是“科普知识进社区”的一年,“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和谐社区”是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主题。社区通过举办“读书让生活更快乐”的读书交流活动、“《青少年保护条例》”知识答题活动,消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居民们深深感受到读书的益处和快乐。
3、健康教育讲座。社区结合居民的不同需求,利用星期六、日组织居民集中观看了“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养生知识”和“计生知识”等讲座。通过一系列视频讲座,提高了居民健康意识,树立了养生理念,为健康知识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科普活动。做好科普宣传资料的发放工作,每月按时发放社区科普报、科普杂志,以及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科普材料。在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我社区举行了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并搞了一次科普专题板报评比,各小区积极参与,最终国土局小区以内容新颖、丰富,拔得头筹。社区科普工作者利用闲暇时间为居民开展各种日常科普知识讲座,充分发动社区居民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陋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5、创先争优。为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在社区大力开展了“科普知识进楼栋”活动。通过倡导“科学生活,文明社区”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小区面貌也取得了较大的改观,居民“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信科学“的热情也普遍高涨。社区基本上形成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现在社区治安良好、无一起民族、非法宗教和重大封建迷信活动的发生。
为了实现主动式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务,我们整合高等院校体育部和计算机专业教师、专科医院医生、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等人力资源,利用软件系统(包括基于体域网的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老年人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系统、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拥有体域网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老年征数据并上传到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医生可以通过健康管理系统查看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发展态势)的平台作用,根据体域网传感器测量到的老年人实时体征数据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识别出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存在较高健康风险的老年人个体,再由医生、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体育教育讲师主动对老人及其关爱员(老人关爱员包括老人监护人、家属、保姆等)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即建立面向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主动式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1)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开发并应用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系统,不定期对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实时把握老年人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开发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把老年健康教育延伸到老人日常生活,还可以利用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推送给老人,形成健康咨询和健康信息推送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2)在健康咨询师、体育教育工作者、综合医院医生的配合下,软件开发人员对老年人调查问卷结果、老年人实时体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识别出辖区内老年人全体中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心理素养、健康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问题,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的科学设计提供支持。
(3)根据健康素养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结果,针对性设计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对辖区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体育干预和保健诊疗活动干预;针对具有较高健康风险的老年人个体,通过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把老人健康风险推送给老人及老人关爱员;利用健康教育问答咨询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推送给老人。还可以通过软件技能培训,让老年人熟悉社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体域网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助老系统的效能,形成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的合力。
(4)社区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季节变更、疾病疫情暴发等情况,主动组织并施行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还应关注老人关爱员(包括老人家属、监护人、与老人结对的自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发食材搭配禁忌随手查、药物搭配禁忌随手查、肛肠健康卫士等手机应用为老人关爱员提供易于获取的健康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健康宣教使之能够给予老人更高质量的健康关爱。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健康管理系统软件技能培训四个方面,分别由综合医院医生、心理健康咨询师、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老年人本人、老人关爱员、社区工作人员、自愿者等。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包括专题讲座、社区义诊、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服务、上门宣教和健康教育手机应用等方式。
每次健康教育活动之后,都进行健康教育效果问卷调查,再依据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量表评价宣教的效果,识别出老年人在健康知识或技能方面的不足,适时安排后续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期达到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科学素质走出曲线年至今,浦东新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走出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年,浦东新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1%。2010年,随着大量人口特别是郊区务农人口并入浦东,这一数字降低到14.8%。
近两年来,浦东新区科协从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培育科普品牌入手,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促进科普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浦东新区科协在全国率先推行地区性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制定并出台了《浦东新区社区科普工作评估办法》,通过第三方跟踪评估和激励措施,引导社区科普向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发展。经过引导激励,街镇科普经费投入逐年递增,社区科普活动迅速扩张。
此外,浦东新区科协还通过市区联动、区镇联合、社会合作,培育形成了“浦东新区科技节”,“浦东新区群众科普文艺展演”,“浦东院士科普讲坛”,“浦东小院士评选”,“科普达人秀”,“院士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等多个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吸引和带动了大批市民爱科学、学科学、讲
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上,浦东新区科协也大幅提升力度。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共有科普教育基地54家,其中国家级18家、市级24家,形成以上海科技馆为龙头,专业场馆、社区科普活动中心、科技企业展示馆等多元并重的科普教育基地网络,使得科普变得更加常态化。
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素质博鱼体育官方网站。在新出炉的报告中,浦东新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升至16.2%。
据悉,浦东新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始于2004年,每两年举行一次,由浦东新区科协组织实施,旨在对公众的科学素质状况进行摸底,了解公众科学素质的变化规律,倾听公众对科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公众的科技生活服务。
此次调查采用等距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计算机程序对本区15岁以上的公众进行抽样。整个调查样本分布于12个街道和23个镇,共回收有效问卷1800份。调查内容除了基本的科学素质调查外,还包括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喜欢哪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场所等等。
在众多分指标中,浦东新区公众科学生活能力达标率相对较高,为55.8%,也就是说公众对科普知识的应用更为注重,有超过半数的公众基本具备了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健康生活、安全生活、便捷生活、文明生活的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的手段,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和引导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积极参加健康活动、促进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使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满、人人健康长寿。
1 通过健教和卫生知识宣传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人类健康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也是人本身不可剥夺的权力。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健康是一项基本。从医学产生之日起,就把预防、维护和增进入类的健康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防病治病是养生的核心内容、祖国医学最早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巳病、下工治末病的预防疾病理念。
生老病死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预防疾病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维护人类健康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就是防病治病。防病治病是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医疗保健话动来实现的,主动保健称为自我保健,自我保健主要是指个体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护和增进健康。自我保健的―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地防止和消除“不健康”因素的存在。即在还没认为自己健康有问题时就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如何早期发现健康的危险信号和潜在病变。如何在患病的情况下争取早日痊愈和康复,这种自我保健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依赖于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被动保健是相对主动保健而言的,即社会为其成员提供卫生服务而展开的各项社会活动,也就是将卫生资源(人、财、物和知识)和必要的组织机构投入到卫生服务的社会活动之中。预防医学的功能,是通过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向社会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实现的。
医学通过研究生命活动、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求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办法,防止疾病的发生,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以谋求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保护劳动力的身心健康.是医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医学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延长劳动力的工作年限,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报刊的社会影响力,报刊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的全民健康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阵地。然而近年来,不少报刊卫生知识栏目却频频出现所刊登的卫生健康知识内容或自相矛盾,或耸人听闻,或不切实际,或故弄玄虚,以至违反卫生健康科学原理的现象。如一些报刊曾刊登健康专家说:为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请多喝牛奶:一些健康专家又说;牛奶中所 含物质,有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几率,于是健康专家建议;多吃西红柿,以对抗牛奶的副作用,减少患前列腺癌的机会;一些健康专家又说:由于西红柿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建议必要时服用阿托品,以减少西红柿的农药危害;一些健康专家又说,鉴于阿托品所含生物碱的副作用,建议服用毒扁豆碱以减少阿托品的危害;一些健康专家又说:鉴于毒扁豆碱的副作用,建议多喝牛奶以中和其毒性和对抗副作用。如此类似绕口令而又令人无所适从啼笑皆非的“健康专家说”,以及水果削皮好还是不削皮更好?米多淘好还是少淘好等等“健康专家说”,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报刊中。面对如此“卫生科普,健康教育”,读者必然是如坠云端无所适从,报刊的“权威”也会处于被大众置疑的尴尬境地。那么,作为报刊本身以及作者和读者,怎么面对这种现状呢?本文试图从报刊编辑和卫生科普作者,以及从报刊的读者角度来探寻一条报刊如何在全民健康教育方面发挥更佳健康教育效果的解决之道。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卫生栏目报刊编辑原有的技术修养和认识水平,已显然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卫生健康知识变化。作为卫生栏目编辑,面对纷繁复杂以至相互矛盾的“卫生科普”文章,怎样选择和编辑“卫生科普”文章,是对编辑选稿和改稿水平的一个考验。
由于报刊编辑不是卫生健康专业的专家而是“杂家”,所以,对于太过艰深的卫生健康理论是难以掌握的。笔者认为:在其卫生健康内容的把握上应选择“相对成熟性”。如2004年当“非典”突然出现时,我们的一些报刊在尚未弄清情况的时候,妄下结论,乱开药方,以至在一些地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干扰了正常抗”非典”工作的进行.・所以,报刊编辑在“相对成熟性”的把握方面,也对报刊编辑加强自身科学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 “相对成熟性”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某一卫生科学知识,至少在现阶段是为大多数科学家所公认的。由于理论与实践“相对成熟”,因而,“误导”读者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小了。另外,在选稿和编辑上应该注意“可操作性”。如果一种即使“相对成熟”的观点,但“可操作性”很差,即使这篇卫生科普文章是正确的,也会因“可操作性”差而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所以,我们的报刊编辑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现代卫生科学知识和过硬的编辑能力,才可能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新知中发掘科学的、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卫生科普文章来。
作为一个卫生科普文章的作者,其卫生健康科学技术水平应是不容置疑的,应对自己所写的卫生科普文章具有深刻的了解,应是所涉卫生健康科普内容的专家。绝不能一知半解或哗众取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且,卫生科普文章的作者应具备很强的化“深奥”为“通俗”的科普文章写作能力。作为作者,如何将深奥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通俗的卫生科普文章,其对作者的要求除了科技水平和写作能力外,还应有把握读者市场的敏感。这种“敏感”是对现实生活的把握,是对人们需求的了解。读者能从这种科普文章中“开卷有益”,通过对这种文章的解读,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假、冒、伪、劣”的产品戴上“科学权威”的光环,以便促销牟利,找到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专家”让其利用自己的“专家”地位,根据商家需求,为其产品杜撰伪科学理论。如今,这种方式还有不少市场。另外,还有一些”文抄公”,更是为挣稿费而瞎编乱抄。作为报刊的编辑,一定要“火眼识妖”,不让这些伪卫生科普文章败坏报刊的名声。如此把关,不但是为了广大读者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报刊自身的长远发展。
作为一个报刊的读者,怎样正确对待纷繁复杂以至相互矛盾的卫生科普文章,是每个读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要求每个读者都成为火眼金睛的卫生专家,显然是不现实的。然而,除了依靠我们的作者、编辑把关之外,作一个明智的读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卫生科普文章往往是就大多数人或特定人群的现状所撰,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就要因人而异了。如限制水产品的摄入,是针对痛风症患者而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水产品就是一个理想的好食品了;阿斯匹林对于抗血栓形成,是效果卓著的,但对胃溃疡患者来,却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食物或药物种类的选择,读者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酌情进行,不能唯报刊“马首是赡”,把凡是报刊所登的,不分清红皂白,生拉硬套,在自己身上实践。
2012山东省即墨市科普活动围绕“便民、利民、益民”这一中心,积极开展科普惠民、文化益民、健康科普行等活动,把“低碳、文化、健康”融入其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低碳、文化、健康”成为了2012即墨市科普活动新名片。
名片一:低碳。今年以来,即墨市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中,坚持“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理念。在城区通过广场大型低碳科普宣传、生态科普展、专题科普讲座等形式深入社区开展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节约资源能源、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以构建和谐创新型城市。同时积极将低碳、生态的相关科普活动向广大乡村延伸,结合全市的产业特点,将推广秸秆反应堆、发酵床养殖、沼气池建设、生物、物理杀虫等低碳环保新技术作为科技下乡的重点,并从中筛选出19项专题,采取专家讲座、专题报告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广大农村开展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做到学科学,用科学,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截至目前,共组织大型科普宣传活动2场,参加人数6000余人,发放各类材料11000余份;举办科技培训16次,赶科普大集1次,培训农民7100多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6900余份,种、养殖等方面的科技书籍2700多册,开展社区科普活动9次,受益居民达2300余人次。
名片二:文化。2012年即墨市科协结合即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市”战略,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开展科普活动,借助“和谐即墨”欢乐广场周周演和全民读书月活动这一在即墨市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的局面。 “和谐即墨”欢乐广场周周演从4月28日持续到10月14日,参加单位30个,演出场次达40场。全民读书月活动以“爱读书、爱生活、爱即墨”为主题,深入开展优秀书目推荐、主题征文、惠民书展、讲座研讨等系列活动,组织“书香社区、书香新农村、书香家庭、书香企业”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推进“书香即墨”和“人文即墨”建设。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读书活动扩大科普工作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科普素养。
名片三:健康。2012即墨市科普活动把养成科学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作为科普惠及民生工作的重点,打好健康牌,整合医疗、卫生等社会资源,发挥各自网络和技术优势,积极实施即墨健康科普行活动,推进医学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的“四进”活动,使即墨健康科普行惠及更多城乡的不同群体。筛选出中老人生活保健、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知识、女性职业病的防治等12个专题,通过在乡村、社区、学校、企业针对特定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科普活动,实施科普惠农、科普益民工程,提升全社会的健康意识。采用健康义诊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从预防环节入手培养广大市民的健康意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已在32个村庄、25个社区、6所学校、13家企业举办医学科普活动76场次,受益人数已达150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