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博鱼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为什么你的健身房会跑?郑州24家健身房倒闭原因追踪揭秘

2024-08-24 02:11: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为什么你的健身房会跑?郑州24家健身房倒闭原因追踪揭秘5月以来,包括中体倍力在内,郑州4家健身房被曝涉嫌跑路。而国内最早连锁健身品牌浩沙健身的一夜崩盘,仿佛更具有象征意义。“浩沙这么大的品牌都倒闭,是不是健身房不能去了?”

  调查显示,频繁出现的跑路现象,让郑州人对在健身房办卡的热情大打折扣。办过卡的人当中,超七成表示后悔;而未办卡的人群中,68%的人对办健身卡感到担忧。

  近两年来,涉嫌关门跑路的健身房不断增多,河南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郑州被曝光涉嫌跑路的健身馆有14家。而今年5月以来,这个数字也达到了4家,分别是倍力健身、极限力健身游泳馆、浩沙健身、斯跑特健身。

  6月中旬,《法制日报》报道在全国拥有160家门店的浩沙健身,在全国各地撤店。河南商报记者对郑州的三家浩沙健身门店进行了探访,发现其中两家已被其他健身品牌接手,一家早在年初就已经闭店。

  就在浩沙健身闭店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时,郑州另一家名为极限力的健身房上演了一出闹剧。健身房贴出通知进行整改,会员们担心健身房跑路,24小时在门口轮流值守,结果发现健身房深夜安排工作人员打包健身器材搬离。

  跑路挑战了健身会员的极限。河南商报记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针对自己所在健身房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一问题,33%的人选择了收费太贵,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器材问题13个百分点。这从侧面反映出,收费是会员们最为敏感的内容。因此,一旦健身房跑路,就会有大量会员为退费集体维权。

  倒闭的健身房让会员无处锻炼,也无处退钱,从而引发大量维权与投诉。但从行业来说,健身房关门倒闭不是新鲜事儿。

  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与2003年非典事件掀起了全民健身潮,国内健身行业迎来黄金期,部分大型商业健身房成为社区配套设施。那段时间,北京出现了浩沙、中体倍力、青鸟等知名连锁品牌,上海有威尔士、一兆韦德、英派斯等。2002年,一张中体倍力的年卡能卖到1万元。红利期吸引了大量玩家入场。2004年以后,健身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俱乐部最多的城市北京有529家。但到2011年,全国健身房数量出现负增长,北京少了46家,大量健身房开始倒闭。据报道,当时的一些大型连锁品牌都有关店发生,2008年底中体倍力有44家店,到2011年底只剩下32家。2011年5月,青鸟健身在北京的5家门店因为拖欠租金被物业强制关闭;6月,武汉帕菲克健身18家店跑路。

  2016年7月,率先将大型健身会所概念引入亚洲的加州健身陷入财务危机,北京分公司以“统一内容整顿”为由暂停开放,最终倒闭告终。

  而郑州的情况,与国内相差不大。1998年前后,在河南省体育场旁边,悄悄诞生了一家“马华健身馆”。在老一辈郑州人的脑海里,这家位于健康路上的健身馆,被认为郑州健身业起步的标志。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与2003年非典事件,也让郑州的商业健身开始发展。之后的几年里,郑州健身市场发展红火。

  2007年,郑州较有规模的健身俱乐部达30余家。其中,澳瑞特健身俱乐部、艾博健身康体有限公司、维体时尚健身俱乐部3家连锁经营店发展势头迅猛,在当时占去郑州市场的半壁江山,形成郑州健身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关人士介绍,2011年,一张维体健身的年卡最低卖3000元,高则10万元,甚至20万元、30万元。曾代表着郑州单店盈利最高发展水平。

  然而到了2015年年底,维体健身迎来至暗时刻,员工扯白条讨薪、会员要求退费维权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之后的几年,郑州健身房关门的事件时有发生,河南商报记者梳理统计发现,近年郑州共有24家健身房关门。

  2018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中国运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8.3%,其中26到55周岁的人群仅占4.94%,而美国这一比例为75%,这也就意味着,国内还有大量的运动人口未被开发,健身行业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健身房是个值得不断挖掘的增量市场。但在这种欣欣向荣的背景之下,身边的这些健身房怎么反而不断关门?

  河南商报记者对郑州近些年被曝跑路的24家健身房进行了梳理,共有18家被曝光了跑路原因。其中,7家因经营不善跑路,5家因房租问题跑路,2家因资金链断裂跑路,3家因股权变动跑路,1家因与业主纠纷跑路。总体而言,资金问题是最主要原因。

  今年5月被曝跑路的倍力健身就是典型的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跑路的。这家在郑州经营了8年之久的健身房,有8家分店。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老板“失联”。不过在此之前,多家分店就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现象,不仅仅拖欠了员工、教练工资,还拖欠房租。

  记者对倍力健身8家分店均进行了探访,发现有5家在“装修”,3家在正常营业。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早在一年前,倍力健身的老板就开始到处找人接手。如今三家正常营业的店,都是接手比较成功的,而“维修”中的5家店,接手问题还尚未彻底解决。

  而2018年11月21日被曝出跑路的咕咚众康健身房则是因为股东变化引起的。当时会员们办理预付卡后,健身房开业时间一推再推。河南商报记者通过该健身房备案信息发现,公司股东几经变更。相关负责人表示,健身房选择了更有实力公司注入资金和管理经验。

  24家健身房中,有16家的具体经营时间可以确认。其中,有6家还没有营业就跑路。剩下10家中,一半经营时间在1年以上,一半不足1年。河南商报记者计算得知,10家健身房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8个月。如果将经营了8年的倍力健身去掉,剩下9家平均“寿命”仅9个多月。河南商报记者还特意对健身房跑路前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发现有14家在跑路前出现过促销售卡现象,12家以装修、整改等名义停业。

  比如,倍力健身陷入跑路风波时,有5家门店处于“装修”状态。2018年年初被曝出跑路的海瑞伯爵健身房,经过试营业后,贴出通知延期15天维修后正式营业,然而却在这中间跑路。

  河南商报记者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得知,42%的郑州人平常的运动健身形式首选健身房,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户外跑步或跳绳等16个百分点。足可见,郑州消费者是比较倾向健身房的。

  然而频繁出现的健身房跑路现象,让消费者对购买健身房预付卡的热情大大降低,调查中,有96%的网友被健身房跑路”吓到”,也有71%的网友表示后悔办了健身卡,而未办卡想办卡的人群中,68%的人对办卡感到担忧。

  “花1000多元办的年卡,刚用了俩月健身房就跑了,这钱我感觉是要不回来了,就当买了个教训。”倍力健身奥兰花园店会员朱女士说,维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懒得再麻烦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和朱女士抱着同样的想法。因为很多会员在健身房投入的不只是年卡,还花费了大量金钱在私教课等方面。可是在健身房跑路后,他们想要回自己的钱,却非常困难。郑州5月份以来被曝光跑路的4家健身房的会员,有不少正在为索回费用四处奔波。

  实际上,针对郑州去年被曝光跑路的一些健身房,河南商报记者进行了回访,发现很多会员索要费用仍遥遥无期。咕咚众康健身房去年11月被曝光涉嫌跑路。会员刘先生花了3000元左右在这里办了预付卡。他称,发现健身房老板“失联”后,会员们向工商部门进行了投诉,还有百十名会员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庭审将在7月份举行。

  而陈女士所办卡的舒悦健身,于去年6月被曝光涉嫌跑路。“法院判决都下来了,可是也没啥用,我们现在还是没有拿到钱。”陈女士说,虽然大家为索要费用想了很多办法,但目前来看,努力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调查结果显示,遭遇健身房跑路的会员中,有87%的人称健身房没有退钱,只有13%的人得到了妥善安排。

  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健身房的收入,89.5%来自于私教和期限卡,而这两种收入通常都是建立在预付卡形式上的。通俗地讲,预付卡模式包揽了健身房九成的收入,这必然会使健身房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健身房经营的核心,就是“预售”,一位曾在大型健身房工作过的业内人士王亮(化名)透露,很多健身房都是预售到一半才开始装修和购买器械的。

  由于传统健身房面积大、设备全,投资就会很大。“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在正式营业前通过预售回笼一部分钱,那整个的开店成本压力就小了。”

  通常情况下,健身房开业怎么做?“先租个一两千平方米的场地,找个设计公司设计一个效果图挂出来,然后联系预售团队,向客户卖卡低价推销。”目前是郑州市一家共享健身房创始人的陶先生介绍,在开业前一个半月,健身房就会派出合作的预售团队大规模派发传单:一张年卡1500元,买一年送半年,还可以打折。私教课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16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有1/3的健身房年卡用户会购买私教课程。

  如果从良性的角度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商业发展的好办法。但健身房在开业过后还需要运营上的持续投入,其中包括了人力、场地、水电等多项运维支出,所以后续的现金流仍然很重要。“传统健身房经营不善跑路的一大原因就是后续的房租、水电、教练工资发不下来,也就是现金流断了。”陶先生说。打个比方,一千多平方米的大健身房,每月需要5万的房租。至少需要二三十个教练,工资往低了算每月10万,水电费每月3万。总共每月18万的成本,平均每天的成本就是6000元。“郑州现在传统健身房的年卡在1200元到1500元之间,这就意味着,一家传统健身房每天至少要卖5张年卡才能和成本持平。如果有泳池,又需要一大笔泳池维护费用。”

  但现实则是,整个健身行业的客户满意度低得可怜。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数据,目前全国健身俱乐部月平均活跃用户比例仅为7.44%。这意味着一个周期之后博鱼体育,几乎很少有健身房能留住自己的会员,他们就不得不持续获取新的会员,直到有一天榨干了所有潜在客户,现金流断裂,结束营业。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闭门、停业”。

  《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郑州共有健身俱乐部323家,工作室654家。而郑州市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的总人口数为1013.6万人,按照报告显示中国地区3.1%的人口参与健身计算,郑州的健身人群大概有31.42万人,平均到每家健身房973位潜在客户。而与郑州健身房数量比较接近的天津(322家)人口数量为1559.60万,平均每家健身房潜在客户1501人。同一时期,美国平均每家健身房的潜在客户数为1489位。

  任先生是郑州阳光倍力健身奥兰花园店的店长。在上个月,他所在的倍力健身8家分店陆续闭门停业,在郑州经营多年、拥有众多会员的倍力健身陷入会员维权风波。据一业内人士称,倍力健身出问题是两年前就很明确的事,该店老板早在一年前就在全郑州找人接盘,大半年都在忙这事。

  如果说新开健身房的闭门停业,是由于现金流断裂、服务跟不上,那作为行业内经营多年的“老大哥”,身陷囹圄是否有难言之隐? “周围健身房都离得特别近,都开始打价格战。由于健身房本身成本就很大,资产重,稍微一降价就导致公司没有利润,资金链断裂。”在任先生看来,健身房能不能保持正常运营,最重要的是老板能不能维持住现金流。如果资金使用不规范,费用支出无法匹配当季收入,那也会有大量的隐患。

  而在陶先生眼中,传统健身房的服务同质化,也是健身房之间“打价格战”的原因之一。“都是卖年卡,都有泳池,空间都不小,两家健身房之间怎么竞争?只能靠低价。这样一来健身房就更注重销售而不是服务,恶性循环。”

  据统计,2018年,郑州有健身俱乐部323家,工作室却有654家。有人认为,私教工作室也压榨了健身房的利润空间。

  在地图软件上查询“健身房”,奥兰花园店周边2公里范围内,共有9家大型健身房,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私教工作室遍布周边的商业中心、写字楼。但记者发现,奥兰花园店周边的私教工作室面积通常较小,200平方米左右居多,主打业务为“一对一私教课”,按次收费,通常根据客户需求细分为瘦身、塑形、搏击等课程。

  周边遍布的私教工作室是否会对健身房销售业绩造成冲击?店长任先生表示了否认,他认为,不同客户群体有不同的需求,“热爱健身、追求健身体验和氛围的会来大健身房,喜欢安静的就去私教工作室。”“私教工作室对客户需求更为细分,比如减脂、增肌都是一对一定制化训练,注重教练的专业水平,而非卖课、卖卡的业绩,客户的体验更好。”曾在倍力健身工作的健身教练王正(化名)却认为,私教工作室遍地开花,无形中引流了大型健身房的部分客户,目前,他也正考虑加入私教工作室。

  健身房经营不善,开业数月闭门停业,有之;一开始就打算“圈钱就跑”的健身房,也有之。河南商报记者梳理近年跑路的24家健身房,发现有6家还没有营业就跑路。

  这些还没开业就圈钱跑路的健身房有什么特征,怎么来躲避它们?业内人士支招,“遇到超低价办卡的健身房,一定要拔腿就跑。”

  “听到’买一年送一年’’五折购卡’这样的销售说辞,不要听,赶紧跑。”该业内人士称,有些健身房,在开业前低于成本价预售,大量招募会员,都是以收钱为目的。低于成本的预售模式,让健身房后期很难把价格提升上去,服务品质只会更差,没有新的客源支撑,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向倒闭。

  该业内人士表示,一家健身房只进行短期的房租缴纳,其实是无法预估自己经营的时间,对场馆的建设不敢投入太多资金,导致场馆环境品质恶劣和会员极差的体验,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甚至有健身房售卖超出房租合同有效期的会员卡,例如房租3年,售卖5年卡或更长期的会员卡。这种更加不要买。”

  健身房关张重装,其间还做预售收钱,这种情况也要警惕。“这种是把工作人员都坑了,同样收最后一笔钱跑路。”

  2003年,21岁的靳伟以健身教练的角色进入维体健身。三年后,年轻的他成为维体的CEO。然而,年后,他选择了离开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如今37岁的他,已经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健身俱乐部,成为世嘉健身集团的创始人。

  十多年来,行业的变迁如同时间一样不舍昼夜。见证了这一切的靳伟觉得,消费者的痛点正在变化,需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细分。当下的健身行业进入到了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时代,对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日益提高。而大部分健身房,还是以场馆来做宣传重心的。想要真正解决健身房跑路问题,就应该是为客户的使用付费。“回归健身用户价值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刘菲是一位宝妈,产后恢复让她走上了健身的道路,在她看来,塑形减脂是健身的主要目的,报名私教课是重要的手段。

  但更多已“跑路”健身房的会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们都是在健身房销售顾问的宣传下,一时冲动购卡,其实很少真正去健身。

  在靳伟看来,过去的十几年内,大众健身的运动场地稀缺。彼时,健身房的作用是提供运动健身的场地。

  如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能为健身者提供的场地越来越多。户外公园可以健身、社区可以健身、一些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健身房福利,甚至消费者可以购买健身器材在家里轻松健身。

  在靳伟看来,自由训练者,也就是冲动来健身房办卡的消费者对健身的需求很小、粘性很低,并且很少会再来。“他们是为场地付费的,也就是现在大部分健身房做的事情,把卡卖出去,就巴不得你不来,他挣的就是客户不来的钱。”

  然而,靳伟说,真正来健身房有消费需求,并且能持续健身的,都是来上私教课的,无论是上的一对一私教课还是一对多的小班课。“这部分人才是真正的客户群体,健身房做好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的使用付费。客户来一次付一次的钱。”

  “消费者需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细分。当下的健身行业进入到了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时代,对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日益提高。而如今我们看到大部分健身房,还是以场馆来做宣传重心的。想要真正解决健身房跑路这个问题,就应该是为客户的使用付费,即客户来一次付一次费。”靳伟总结称,原来的模式就是挣你“不来”的钱,今后是去挣客户“来”的钱。

  不少投资者认为,开健身房不过就像开火锅店一样,装修完,然后把灶具一摆,买好火锅料,雇来服务员就可以开张营业。

  “很多人本来是做其他行业的,他们做健身房时,把这个行业看作其他行业一样来运营,以为卖完卡一切就结束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靳伟称,在健身房的预付费模式下,健身行业是需要一张“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报表,预付款的核算应依据权责发生制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依照销售行业的“收付实现制”。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通俗来讲,就是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也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因此,预售时回笼的资金并不算是真正的盈利。

  用户来上一次课,就可以抵消掉一节课的负债,而用户没上的课的那部分收益就是递延收益,大部分健身房挣的钱,就是用户“不来”的那份收益。

  “我所了解的95%以上的俱乐部都是没有权责发生制这张报表的。”靳伟认为,很多健身房投资者不懂这些基本的财务核算,经营走向出现了偏差,将负债认为是自己的盈利,现金流一旦断裂,“跑路”也就成为一种畸形的必然。

  面对不断曝出的跑路,消费者对办年卡的健身房好感渐失,在采访中,很多消费者,希望更多健身房推出次卡,健身一次交一次的钱。

  面对这种需求,近年以来,超级猩猩、Keep、Shape、Spacecycle等为代表的新的互联网健身品牌看到了传统综合健身房的弊端,纷纷推出门槛更低的月卡,甚至是次卡。有人说,传统健身房之所以会出现如今的困境,是因为受到了新健身模式的冲击。那么所谓的新模式,对传统健身房的冲击究竟有多大?他们是否就是健身行业有保障的明天?

  乐刻、超级猩猩相继完成数亿元融资,KEEP、光猪圈等新型共享健身房也获得资本青睐。近两年来,郑州也相继落地共享健身房,赢得健身用户喜爱。

  该店店面在200平方米左右,相较于传统健身房上千平方米的规模,这里面积小得多,器械数量较少且没有淋浴间,但配备有基本的跑步机、椭圆机、小飞鸟综合机、杠铃、哑铃等。

  该门店提供24小时自助健身,设有智能门禁,需在微信上提前下单后方可扫码进入。河南商报记者下单看到,一个人健身闲时(7点至17点)8元/小时,忙时(17点至23点)16元/小时,23点至次日7点仅供月卡会员预约,不提供按次预约。

  该店创始人陶先生介绍,自开业起两年多以来,他们在郑州共开了3家共享健身舱分店,另有1家团课课程门店。

  据了解,乐刻是国内第一个主打“24小时”“月付制”“无推销”“智能化”小型互联网健身房的品牌。同时乐刻也是互联网智能健身房中,拥有门店数最多的品牌,全国有近500家店。

  “我们虽然在前期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空间小、器械少、操作智能化,意味着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撑体系。”陶先生介绍,在缺乏资本注入的情况下,从器械、房租的硬性投入到互联网后台系统的运营维护,从店面设计到流量推广,成本巨大。

  而在靳伟看来,共享健身的模式从物理的场地和器械上做出了些许改变,但并未触及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郑州市金水区一家共享健身房的创始人陶先生和靳伟持一致意见:摸清用户真正的需求,才能做好服务。

  “消费者的需求不再是对场地的需求,而是对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需求,即有针对性的、可定制的健身课程。”靳伟认为,无论是预付卡模式,还是新型互联网健身模式,健身市场正在逐渐被细分,健身房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服务能力”的竞争。

  “健身房真正的竞争对手应该是ktv、是饭店。每个客户下班后的几个小时,他们要去KTV、去电影院、饭店就不来健身了,我们竞争的是客户的时间。我们希望消费者不去看电影、不去ktv而来健身。”

  无论是互联网健身还是传统健身,回归健身用户价值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会发展助推了行业变化和消费升级,跟不上注定要被淘汰。“任何一门生意的本质就是竞争、细分、再竞争、再细分的过程。”靳伟表示。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