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博鱼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全民健身的年代记忆

2024-08-10 11:48: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全民健身的年代记忆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50多年来,全民健身不断增强新的活力,健身方式更加多元,健身场地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引领人们走向健康幸福。

  说到全民健身,对于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郭建忠来说,带给他的不仅是强壮的身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已经六十有余的郭建忠不仅身体很好,而且人也非常开朗。用他的话说,这都与坚持健身分不开。

  对他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每天做工间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广播体操。“那时,每天固定的时间,不管是干部、工人,还是老师、学生,大家都会在一起做广播体操。像我们工厂,有块很大的操场,广播操的音乐一响,大家就像听到召唤一样,纷纷跑到操场。有的单位没有操场,就在楼道里、办公室里做操。甚至连在农田中耕种的农民,也会在地头上三五成群的做操。”对于广播体操,郭建忠有着特别深刻的记忆。

  除此之外,郭建忠回忆,当时他们车间有两个用来挡门用的石锁,后来被喜欢健身的小伙们用来练习力量。当然,他也是其中的一员。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工友们每隔不久都会自发地举行举石锁比赛,以举得数量多者为胜。此外,每年单位举行的运动会更是喜欢健身的人们展示的舞台,拔河、短跑、投掷、跳绳……虽然比赛项目不多,但是为了取得好名次,每天下班后,总能看到为比赛进行锻炼的人。

  前两年,郭建忠退休了。退休在家的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健身。每天到家附近的公园走上一圈,下午和曾经的同事去打场羽毛球成了他固定的健身项目。除此之外,夏天游泳,冬天每逢周末去爬爬山。在他看来,这些运动不仅健身,更健心。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郭建忠还计划着学学滑雪。他说:“年轻的时候我学过滑冰,后来因为工作忙就很少滑了。现在虽然岁数大了,但总还是想学点什么,所以我也想学学滑雪,体验一下在雪地驰骋的感觉。

  “儿时印象中的全民健身应该就是广播体操、运动会,还有天桥下扭秧歌的爷爷奶奶了。”这是85后北京姑娘李馨然印象中的全民健身。

  李馨然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十分酷爱运动,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篮球都有所涉猎。李馨然说,那会儿上学的时候,感觉班上的女生都不太爱运动。初中体育课上的800米是大家最恐惧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有运动底子,800米对于她来说并没有那么恐怖。到了高中,没有接受过篮球、足球业余训练的李馨然,竟然成了班级女篮、女足比赛的主力。“虽然我们的成绩一般,但是重在参与嘛。”李馨然说。

  在李馨然的记忆中,广播体操和运动会占据了她大部分的全民健身记忆。她回忆说,那时候作为工间操和课间操,广播体操绝对是最红火的项目,人人都参与其中。而运动会更是大家最期盼、最热闹的记忆。参与的人提前好几天就在操场加练,没有参赛项目的就肩负起写宣传稿的重任。运动会是体现班级凝聚力的最好时刻。

  如今,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公园、广场、小区空地上,广场舞、交谊舞、健身气功、太极拳、柔力球各类健身队伍让人目不暇接。

  李馨然说,感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大家开始重视健身,整个城市的运动氛围也更浓厚了。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成了全民健身的践行者,每天在微信里比拼走路步数,周末约着一起打球,人人都在为了健康、为了高品质的生活而坚持健身。“我特别喜欢清晨公园里的健身场景,充满正能量。我家附近有个紫竹院公园,每天早上特别热闹,听说各支健身队伍都是轮流使用场地,因为大家的健身需求太强烈了,要充分使用场地的每一分钟,可见全民健身有多火爆。”

  健身在当下已经是非常火热的一个词语,一项日常要进行的全民活动博鱼。但是在六零一代人的眼中,年轻的时候似乎还没有那么重的健身色彩,也没有对自己日常的运动做出这样一个定义。今年54岁的苏云霞出生于1964年,她说:“现在的这些晨跑和晚练是那时候我们上下学路上的交通方式。”

  六十年代,公共交通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因此走路和骑车上班就成了他们日常的“健身方式”。苏云霞说:“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运动的,比如女孩子一下课就非常喜欢去跳皮筋和跳房子,回家的时候也和胡同里邻居家的小孩子一起跳。”

  除了跳皮筋外,还有很多都是苏云霞记忆深刻,并因此练就的一身童子功。她说:“除了跳皮筋,还有就是像滚铁环和抽陀螺。原来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所以想要掌握铁环不倒也是一门技术。而陀螺也不像现在市面上卖的那种带灯的,都是需要自己用小刀去慢慢削陀螺,而且需要保持它一直旋转并且去撞别人的陀螺。”

  六十年人的童年似乎在各种有趣的游戏中度过的,扔沙包、踢毽子、斗鸡等各种活动,每天在快乐中保证了很强的运动量。

  苏云霞说:“之前我们没有每天或是每个星期规定的运动的时间和运动量,体质也比现在同龄人要好很多,现在想想真的是每天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一直在动,也不知道累。可能是现在物质生活要比原来好太多,大家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汽车代替了走路和骑车,运动的时间就变成了规定的任务去完成。”

  最近孙磊的朋友圈更新得很勤快,外面热浪滔天的时候,他不是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就是在泳池里畅快自在,朋友给他点赞评论说他这是“要迈入健身达人的行列”。其实吴磊一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躲避酷暑,健身房和游泳池成了他的避暑胜地兼运动场。“我入夏以来一直在减肥,身边很多朋友都办健身卡,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办了,毕竟健身房的器械齐全,还有教练可以指导。”

  1998年出生的孙磊相较父母那一辈接触到新鲜事物更多,周边的环境也更好,只要他想玩随时都可以玩起来。孙磊说:“我们家是三代同堂,我小姑姑没结婚时我们都是住一起的,小时候都是姑姑带着我玩。我记得我们家里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为了哄我,姑姑带着我在胡同里打羽毛球、踢足球,还对着墙打乒乓球,这大概是我最初的运动记忆了。”

  随着年龄渐长,孙磊见识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受动漫的影响他爱上了车模和战斗陀螺,家里的车模一个又一个的买,在家人看来都一样的东西,到他那里却是各不相同,玩得多了他甚至能听出马达声音的不同。战斗陀螺的数量也是以堆计算,院子里放个圆形的大塑料盆,喊上一个小伙伴就能变陀螺竞技场,打得难解难分。孙磊说:“那段时间动漫太火了,我同学都受影响玩陀螺、车模。”

  有一阵子周边兴起了轮滑热,胡同里的孩子几乎都在玩。孙磊过生日时也收到了叔叔送的轮滑鞋和爸爸买的滑板。只要放学回到家中,书包一扔,拿起滑板或换上轮滑鞋就在家门口练习,和胡同里孩子比赛谁跑得又稳又快。“胡同的路面不平,练习轮滑时没少摔,磕破了也不在意继续玩。滑板后来又流行一种中间一个滚轴连接前后两个板的,我又买了一个,没多久就学会了,放学后这成了我的必玩项目,直玩到天黑才会回家。”

  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那批人来说,“健身”这个概念其实是在成年之后才渐渐进入自己的意识中。

  北京39岁的建材城经理刘健说,虽然自己现在是个比较执著的跑步爱好者,属于健身人群中的一员,但他意识中的健身其实只是“玩”,尤其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大家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完全是出于天性,并不像现在有些人是为了健康或体型才去健身,“现在有点太功利主义了”。

  刘健小时住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小学三、四年级,他“疯”了一般地迷上乒乓球,那时很多男生也都和他一样,大家书包里除了书本外,乒乓球拍、乒乓球是必备的。“那时我们一下课就把课桌清理干净,中间竖起铅笔盒当球网,在小小的课桌上打上个几分钟也觉得满足,痛快极了。”刘健说。

  为了打乒乓球,那时的孩子想了很多办法,父母单位的活动室、胡同街道的大石台、家里的八仙桌……只要能打球的地方和资源,都被他们开发和利用起来。“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电子产品和玩具,大伙儿比的就是球拍、球鞋这样的运动装备,我就攒了好久的钱买了一只红双喜的乒乓球拍,每次拿出来时满足极了。”刘健对那个物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中的欢乐总是难以忘怀。

  除了条件不如现在外,刘健觉得那个年代的孩子还是幸福的,“那时我们的压力真的不大,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多的课外班要去上,大家除了上学外,课外有很多时间可以聚在一起出去疯玩。”而最重要的是,家长、学校对于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也是开明、开放的,只要自己不过分,大多都是默许和支持的。

  “除了打乒乓球,我也踢足球,当时土场、砂石场地较多,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不过只要自己不吭声,父母也不会过多指责和干预。这要放在现在,还真说不好啥情况。”他说,自己是幸运的,虽然没有享受富裕的物质,但毕竟有过相对自由的童年,可以尽情释放孩子的天性。

  “我们这一代感知全民健身可能更多是来自学校体育吧,因为都还在上学。”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一的学生廉正,生于2002年,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还不忘拿着足球“耍酷”。“好踢、快乐、开心,感觉踢球特别帅,我从小打乒乓球,后来到了初中老师发现我有足球天赋,就让我加入学校的足球队。”廉正说。

  “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是足球,所以我们每周都有训练课和理论课,有来自校外的教练指导,就算是在高中也能保证每周至少有一次锻炼的机会。”去年廉正还和伙伴们参加了“奥运城市杯”京津冀校园足球邀请赛,为期三天的比赛里他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看到了大家运动的热情。“我知道北京还有很多学校发展冰雪项目,像是旱地冰球、越野轮滑、花样滑冰、冰壶等,我们的很多同学都会打。”

  “00后”的健身更多是和学校结合在一起,学校发展哪项运动,就自然接触得多一些。除了在学校运动,廉正还会在每年的寒暑假和父母出去旅游,在旅游的同时开阔眼界,体验更多的运动,“我去青岛的时候看到了帆船帆板,一问才知道那里很多学生在玩。冬天的时候去黑龙江亚布力,看到了那么壮观的滑雪场,也让我觉得跟北京完全不一样。”

  此外,廉正也非常喜欢参加青少年的体育赛事,他觉得赛事给人的震撼和成长是多方面的。他认为在比赛中,那种热烈紧张的氛围除了能让运动员受到鼓舞,增强体育锻炼的热情,而且锻炼抗压能力,对人生也大有裨益。“尤其是青少年赛事对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其实是很大的。通过青少年赛事,不光观众能感受到运动的魅力,爱上体育,其他同学帮我们加油,也融入了运动中,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因为我的缘故现在变得比我还懂球,变成了全民健身的一员,所以全民健身的群体通过这样的赛事能够不断壮大。”廉正说。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