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博鱼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科学的健康知识范例6篇

2024-08-28 11:59:5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科学的健康知识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的健康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科学养生和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人们面对“慢性病”和“现代病”的威胁,要强化自我保健意识,要在可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下,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应对来自社会和自然各种各样的挑战。即使是遇到逆境、遭受挫折,都能够依靠自身的潜能,将矛盾一个一个地化解,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强健自己的人格,保证身心愉悦,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用美的生活旋律来丰满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情怀、丰裕我们的生活、丰硕我们的成果并以此来真正实现精神上和现实生活上的年轻与健康长寿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首先从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和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的医学教师做起,进一步加强养生保健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工作,加强养生保健与康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认真思考关于医疗卫生和保健养生两者的定位关系,为社会培养既有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养生保健知识的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要以服务广大群众为宗旨,倡导健康的科学养生理念,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养生保健知识,尤其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呼吁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做出新的贡献,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目标,造福社会。笔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科学养生与健康”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饮食、运动、用药、情志调整和全身各系统的养生保健知识,编撰了《科学养生与健康》一书,2010年11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实践运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2011年6月获濮阳市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笔者现就该教材的研究与应用谈几点体会,请同道商榷。

  1.1开展科学养生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目前大众的追求,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要求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我国是人口大国,广大群众普遍缺乏科学的养生知识以及适合自身的养生方法,不知道如何调理身体、修养身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介绍说:“卫生部2009年公布了我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在全国31个省市近8万名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中,仅有6.48%的人群具有基本的健康素养,而基本健康素养的内涵也仅限于会自测血压、会打急救电话等能力,调查项目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毛群安指出,健康素养就是个体获得健康的能力,而我国国民亟须提高个人健康素养,这样在面对一些伪大师时,才能辨别其真伪。这就要政府与专业机构层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构建权威信息平台,加强媒体培训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群众要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选择权威的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当今社会,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来看,已经进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时代。但是,在城乡社区、单位和农村不同的人群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在机关,人们的健康观念亟需提高,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尚未建立;在社区,全民健身的氛围仍未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在学校,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不良倾向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农村,养生保健知识贫乏,防病保健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医生中,重治疗、轻预防,重用药、轻保健的现象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1.2当今社会的养生现状和人们的健康状况当前,从报刊、电视到网络,各种养生书籍、养生讲座和养生信息可谓无处不在,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养生大师”或“养生秘诀”,这些社会现象说明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而且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客观上给一些意在“趁浑水摸鱼”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养生理念和方法使人民群众获得了有益的知识,促进了人民群众健康的改善,但有些养生知识却使公众误入歧途,适得其反。不少养生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引起了公众和医学专家的质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健康服也具备了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条件。现代化的生活导致人们被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所困扰,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因此,健康养生类图书恰逢其时,成为人发群众直接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

  1.3养生学是一门严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人命关天,健康无价。2011年,大批养生类书籍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收回销毁或禁止出版发行。因此,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养生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须有确切的科学依据,绝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养生学的科学价值在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无病预防,有病防变的目的。它的范围已经超越了保健的范围。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当前,各种慢性病、“八高症”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为养生康复保健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专家指出,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在开展养生保健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缺乏养生保健专业的教育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主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但是养生保健专业技能型卫生人才的培养却极度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养生保健专业教育人才。因此,加强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养生保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医生主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养生保健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缺乏。随着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学市场的扩展,在养生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中,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应发挥重要作用,医院的医生、也应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指出:“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而且还要培养具有科学养生与健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才;我们的医院博鱼boyu、医生不但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还要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需求。”

  2.2养生保健和康复专业缺乏系统教材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各级各类学校、各个专业除了应培养硕士、博士类高级人才,也应有本科、专科类专门人才及中专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广大城市、乡村、社区的需求。从而形成一个3级的梯队,使普及与提高双管齐下。发展养生保健事业也应如此,但目前教材缺乏。自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计划”后,一直没有相应的养生保健专门教材,有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只好用自己编写的讲义来替代教材,致使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而且,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编写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也没有安排编写该专业方面的教材。

  2.3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包括养生保健或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就目前现行的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没有执业中医养生康复医师或执业助理中医康复保健医师资格考试。因此,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开设单独的康复保健科的医院也很少。学生毕业后没有相应的用武平台,只能进入各级各类保健休闲中心工作。而现代医学康复技术近几年发展极快,有许多国家级的健康科普专家建议,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应设有单独的“养生保健指导技师”和“康复技师”资格考试,医院要开设“康复科”,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要开设养生保健、康复保健课程或设置相关专业。

  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研究内容包括科学养生与健康概论;科学养生的内容;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食品与保健;颈椎的养生及颈椎病的防治;眼睛的养生保健;“亚健康”“、八高症”与“慢性病”的预防;性生活与生殖系统的养生;科学合理用药与健康;科学健康养生要遵循规律;培养科学健康的养生习惯;科学养生须持之以恒;情绪、情志与精神的养生保健;养生与健康的最高境界是跟着感觉走;积极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等。全书共十五章。

  编写《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收集、借鉴和整理了有关教授、专家、学者关于养生与健康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全书以培养培训养生保健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人才为创新点,填补了国内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没有养生保健专业教材的空白。

  4.1教材的指导思想正确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实用、贴近教学培训”的基本原则,既体现了科学养生的理念、内容、养生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本书又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读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创新性。

  4.2教材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教材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在言而有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出所涉及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最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体现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尤其和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力求做到内容新颖、系统、实用。

  4.3教材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力求坚持定义准确、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在养生方法的运用方面坚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科学实用、简便易行、没有成本的原则。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旨在培养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养生知识,提高公众的自身健康素质。

  4.4教材的各章节教学目标明确教材为了使广大医学学生和读者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养生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每个章节还编写了知识目标检测。

  4.5可作为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教材本书可作为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专学生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的教材。供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妇幼保健、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医疗美容、农村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多种专业使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人民群众服务。

  4.6可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书本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师、乡村医生、(师)的参考书,为患者提供科学养生与保健服务。

  4.7可在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本教材呼吁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医院的医生与以及医学专家在养生保健、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扮演主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5.1提供了一种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新思路本教材倡导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新理念,传播一些实用的养生保健常识,无成本的养生方法。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精神养生、情志养生和情绪养生,其宗旨就是要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心理平衡的目标。

  5.2提出了科学养生的三大原则和现代社会开展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是自主性养生原则;二是平衡性养生原则;三是特殊性养生原则。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指导思想。

  5.3提出了“健康是福”的新理念本教材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健康观即:健康—活着—开拓进取、贡献社会、无私奉献。积极的健康观是健康的灵魂,也是养生的基础。“健康是福”“,福”于国“、福”于民“、福”于己。科学养生的目的是使人们健康、年轻、长寿、幸福。

  5.4提出健康的核心是和谐21世纪倡导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节约,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发展。实现健康和谐的20字标准是: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5.5提出健康人生标准快乐的健康人生必须从胎儿时期抓起、从婴幼儿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年轻人养生很重要,中年人养生是重点,老年人养生是关键。实现健康人生的标准是:健康、家庭、事业的平衡;时间、财富、精神的富足;个人、集体、社会的和谐。概括为平衡、富足、和谐三个要点。

  5.6提出养生与健康的意义重大对社会而言养生之道,不只是个人行为和家庭活动,还涉及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程度;健康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健康问题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对个人而言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某些“神医”、“神仙”的鼓噪,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惩处“造神运动”中的虚假宣传、无证行医、商业欺诈、超范围经营等非法行为。另一个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和健全的社会人格,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形成科学理性、平实稳健的社会认知,在各种“养生神话”、“养生秘诀”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最终使“神医”、“神仙”失去市场。

  2011年在河南省开展的“文明中原大讲堂”活动和濮阳市文明城市创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中,濮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选用了《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为培训教材,笔者积极投入到濮阳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和健康教育等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对市直各系统、各单位和几十个社区、学校的干部职工、市民、学生开展了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培训,举办讲座数十场,充分运用自己扎实的理底、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了把深奥的养生保健知识用简单的语言讲出来,讲课认真,重点突出,幽默风趣,感染力、艺术性强,社会效果显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喜爱。2011年5月被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濮阳市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卫生城市复检、文明城市创建阶段性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12月被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濮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工作者。典型事迹在2011年5月16日濮阳日报文章《润物细无声———我市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综述》中进行报道。

  8.1对学生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虽然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和中等专业卫生学校都没有开设养生保健专业,但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精神,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弘扬中国悠久的养生文化精髓。各级各类医学院校一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培养培训养生保健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应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将养生保健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作为各个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且纳入各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计划,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临床医学、护理、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医疗美容、农村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各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这是学习养生保健科学知识的根本前提。按照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医学教师和学生必须具备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必须具备开展健康教育和养生保健技术指导的能力。

  8.2运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能够创新医学教育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运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要依靠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医院、医生积极发挥养生保健知识在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和早期预防、早期诊治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充分发挥学校师资的作用,将中国传统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思想结合现代科学养生方法和现代医学“预防学说”,向学生传授中西医养生和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学生提供较系统的科学养生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创新医学教育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既有医疗卫生专业技又有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也能够满足医生在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和新型职业技术工作需求。

  8.3发展养生保健事业,关键在于培养专门的梯队结构人才我国养生保健事业要得到发展,要在整个社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培养专门的梯队结构人才。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教学成果的使用和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内外环境的需要进行调整,增加新的内容,使其适应和满足新的需求。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要加强养生康复学科的建设,组织编写养生保健康复专业的中专、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的教材;建议增设养生保健医师、中医养生康复医师、养生康复助理医师资格的考试。同时,还要研究怎样把中医“治未病”的养生康复保健学说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学说”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

  1.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6]。教师根据护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健康教育案例。所设计的案例要简单,贴近生活且易于理解。例如设计与护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主题“:大损伤预防与处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等,并对案例加以讨论,让护生从中学习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小组讨论将护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确立小组健康教育主题,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护生用已学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健康教育图谱和健康教育电子调查问卷,并输入计算机系统。要求所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呈现。

  1.3校内实践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等10大门类,在校师生达2万多人。这样的校园环境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护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深入校园社区,以在校师生为健康教育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指导护生收集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系统,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和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根据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校园社区人群中进行主题健康教育,并针对健康教育对象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与讨论。

  2.1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7]。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护生应用已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围绕确定的健康教育主题梳理并形成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体系,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资料查阅,在保证健康知识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普及性,最终确定方案。此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2.2创新能力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知识获取的需求[8]。在教学中,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寻求与物联网工程等学院学生的合作,创新性地设计健康教育计算机路径。该技术可实现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潜在的和现存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主题主要涵盖生活、饮食、锻炼、常用药物的健康指导等),应用设计学的理念,将复杂专业的文字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图片或视频,使受教育者轻松掌握健康知识要点。此过程不仅促进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补充;同时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感受到交叉学科所带来的更宽广的发展领域。

  2.3人际交流与管理协作能力护生根据健康信息分析结果,结合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分小组进入校园社区,实施健康教育。为完成健康教育任务,护生首先要发场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同时护生会面临不同年龄、性别、知识层次的服务对象,在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和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的过程中,护生了解了如何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与信任。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护生需要思考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健康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健康信息。通过课堂外的校园社区实践活动,护生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技巧,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4终身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技术和学科领域,引领护生进行文献查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护生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时,还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如图案设计、计算机技术。在实施健康教育方案时,意识到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性。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再回到小组和课堂进行回顾,以理论—实践—讨论—反思的模式循环,增强了护生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体会到学习交叉学科的实效性,培养了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首先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即遵循《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材编写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这一原则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目标提出来的。《纲要》明确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全面贯彻《纲要》的培养目标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遵守纪律、遵守规则、交流与合作、公平竞争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首先要突出教育性原则,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健康性原则就是要求在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时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不同水平阶段教科书内容之间的联系;教科书内容的选取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使学生懂得如何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增进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总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写要把增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由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情感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因此,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强调兴趣性原则,其基本思路在于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内容系统性的做法,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使其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是因为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科书,即使其他课程的教科书编得不那么有趣,学生也必须去学,而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如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可能主动去学,毕竟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的。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要满足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注意选取对学生终身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活动内容,以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在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过程中贯彻发展性原则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考虑。

  (1)把体育的知识与技能看作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健康发展的载体,改变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做法,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体验和判断教材内容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科书的内容必须精选。要精选那些确实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4)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和途径的一般规律是:明确学习目标认识自己当前的经验和水平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点(或问题)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反复练习并获得乐趣感受自己对教科书价值的理解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并获得相应的方法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锻炼学习和锻炼的迁移。

  (5)在教科书中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应用要靠方法引路,因此,教科书中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留出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研究、探索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活动中去。

  根据教材多样化的原则,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的构建要求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体现出不同个性、不同体系、不同特点和不同风格。由于教科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科书的内容必须反映国家的意志以及、经济、科学文化等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科书大多是围绕运动技术项目、发展身体素质或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等内容来编写的,这是竞技体育思想的反映。过去把教科书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只能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传统的教科书内容繁、多、深、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特征,从而使体育教科书成为学生最不喜欢阅读的课本之一。因此,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的构建应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极大地开发体育的功能,并要呈现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因为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整合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构建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编写体育与健康(小学称体育,下同)教科书,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新的经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体育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把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获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竞技体育完全不同,因此,教科书的重点不在于说明体育项目和体育动作的具体做法,而在于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简单的原理。因此,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能激发兴趣的、对学生终身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活动内容,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内容的实用性、活动性和兴趣性。

  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在强调实践性特点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体育与健康课不是纯生物学意义上的肢体活动课,编写教科书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新的课程观,综合地编排运动技能的内容,使学生在获得运动技能有关知识和练习方法的基础上,获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人的整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教科书中无需呈现大量的动作要领说明,无需呈现复杂的技战术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主要是在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学习的,在教科书中过多地描述这些内容只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学习的兴趣,最终只能纸上谈兵。在发达国家的体育教科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运动技能的内容(特别是动作要领)。这不是说在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不要反映运动技能的有关内容,而是更应该强调对学生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育活动实践的有关知识和方法的指导,更应该强调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不易学到的一些知识(如与运动有关的一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知识,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学生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编写教科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科书的内容要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运动兴趣,特别是在教科书有关内容中应渗透一些促使学生不断感知自己进步、提高和成功的知识。

  (2)教科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想像和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思考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教科书的内容应加大弹性和选择性,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提出各种建议性和示范性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和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意识、行为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1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行为与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均具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观念、生活常识皆知之较少。但在传染病、性病防治、急救等方面,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差异明显(p0.05)。结论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均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需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

  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是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社会适应性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如何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健康教育,正确理解健康内涵,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人格,并终身受益,是大学领导者、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于2009年9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全日制本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行为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与指导,具体情况如下。

  1.1对象以广州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普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0份。其中,医学生594名,非医学生606名。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5岁。

  1.2方法结合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无记名调查方式,按学院、班级统一发放问卷,被试者独立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收回有效问卷率100%。调查表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急症与急救,婚恋观念与性知识,生活常识,公共卫生类等8个部分。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健康”定义的分别为76%和33%,接受过较专业健康教育的人数分别为91%和1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接受健康教育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人数分别为89%和82%,乐意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均以课堂、上网、读书为前三位,分别为55%、48%,29%、33%,14%、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医学专业学生表示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老师(51%)、书本(34%)、传媒(8%),其他专业学生主要从传媒(35%)、书本(24%)、老师(23%)获得健康知识。

  医学专业大学生有失眠、忧郁、情绪紧张等困扰的为46%,不适应新环境的为23%,理想与现实差距感大的有30%,对自我成绩不满意的有44%人,非医学专业学生分别为33%、18%、4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专业大学生中生活不规律的有63%,膳食不合理的有28%,缺乏锻炼的有4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为29%,与非医学生的61%、39%、30%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医学生中不吃早餐的(9%)、膳食不合理的(7%)远少于其他专业学生(31%、38%)。

  医学专业大学生有73%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有76%知道心肺复苏术,懂得创伤急救的有61%,会一种或以上止血包扎法有68%。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分别为21%、38%、16%、29%,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传染病、急救知识方面差异明显(p0.05)。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的分别为89%、91%,支持婚前性行为的为56%、52%,赞成性解放、性自由的为75%、72%,差别不明显。医学生中有76%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42%了解性病的防治,79%懂得避孕措施,而其他专业中分别有49%、16%、64%的学生知道性病知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分别有71%、26%的人懂得餐前洗手的正确时间,62%、21%的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含义,差异明显(p0.05)。但对于饮水机是否需要经常消毒,食物的正确储藏方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校健康教育是高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次对广州某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改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健康源于良好的习惯。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不重视健康投资,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更注重吃早餐、合理饮食,但也有非医学生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如生活不规律、习惯熬夜、缺乏锻炼、情绪不稳、自信心不足等。大学生年龄基本为18-25岁,大学阶段是其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其行为和心理模式形成的主要阶段。在高校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将影响其一生的身心健康。

  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树立健康意识,促其知行统一。不仅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的需要,也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需求。医务人员既要以科学的生活规律和知识作为诊断的依据,还应起到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率作用。只有健康的医生,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重任。

  根据调查结果,在传染病、性病防治、急救方面,非医学专业学生意识较为淡薄、知识比较薄弱。医学生在进校后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教育,防病治病方面的认知程度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加强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增强其防病治病能力。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到预防医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市场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2]。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了解,对于性的社会学和道德观方面的知识均知之甚少。通过加强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要求健康教育者不断扩展健康教育内涵和传播手段,将多学科交叉渗透融汇在健康教育中,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升大学生健康素质,使走校门的大学生既是身心健康的践行者,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洞泾镇科协会同镇计生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开展了为民健康知识医疗咨询服务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为居民们进行了医疗咨询,主要内容有合理用药、常见疾病预防、中医养生、健康饮食、血压测量、碘盐测定等。居民们就自己关心的疾病、医药、健康等问题向在座的医生进行了咨询。镇计生办为咨询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的居民详细解释了孕前检查的相关情况。活动现场还向居民们发放了《冬春季流感防治健康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宣传手册200余份。各居委会、健康单位在现场展出了以“健康环境、健康生活”为主题的16块板报。

  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市民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促进全人群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洞泾镇科协邀请松江区健康促进志愿者宣讲团讲师、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田柏祥医生为社区的近200名居民群众开展了“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健康大讲堂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健康饮食、平衡膳食,重点讲述了居民膳食宝塔等健康知识。活动现场还向居民们发放了《健康饮食、平衡膳食》宣传手册150余份。

  为了增强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洞泾镇科协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当防空警报响起时,居民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根据逃生路线和要领,从楼道紧急疏散到安全地点,在疏散过程中,洞泾镇红十字救护队也进行了现场救护的演练,由救护队员现场进行为伤员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的实地操作,并进行详细的讲解。现场群众通过观看、学习,对自救急救技能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此外,洞泾镇科协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巡展、宣传资料赠送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促使居民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为贯彻党的精神,加强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进步推进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工作的开展,近日,卫生部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组委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共同召开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专家座谈会暨第三届大众传媒与健康教育研讨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卫生部文明办、妇社司、北京市卫生局、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华医学会、总后卫生部防疫局等有关领导,特邀卫生系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界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媒体资深编辑记者,共9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卫生部办公厅主任尹力,卫生部机关党委窦熙照、卫生部妇社司副司长张斌、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刘克玲等出席了座谈会并作了讲话。卫生部妇社司健教处处长李新华专程参加了5日下午的会议。卫生部特邀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杨秉辉、赵霖、向红丁、曾光、黄建始和食品安全与营养专家孙树侠范志红,在座谈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会议由卫生部办公厅主任尹力主持。会议代表一致表示,要努力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为维护健康科普的科学性,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环境。

  据悉,如此大规模的横跨卫生与传媒两大学科领域的研讨会,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既是国内首次以健康促进为主题的学术性研讨会也是国内首次以公众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应用性研讨活动。这次研讨会旨在促进医疗卫生与大众传媒两大领域的交流、互助与发展、以推动我国的公众健康教育事业沿着科学轨道快速推进。

  出席研讨会专家指出:由于医疗卫生与大众传媒分属不同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在学理方面存在交流障碍,医疗卫生界人士对大众传媒的特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新闻资源缺乏了解,难以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媒体,也未能建立起公共卫生信息的权威渠道。而媒体从业者则缺乏医疗卫生的专业知识。未能建立公共卫生报道的基本科学规范在医疗卫生新闻信息时,时常出现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欠缺。

  专家们建议,应促进医疗卫生界对传媒特性及规律的认知,科学地运用传媒实现健康促进的目标,提高医疗卫生整合营销的水平,建立相关报道的科学规范,提高健康传播的水平,探索建立两大领域的互动合作模式和快捷,有效的公众健康教育传播渠道。如同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传播,健康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已成为新的趋势。

  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健康教育和传播是改变人们健康观念的根本前提,也是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干预手段。因此,宣传健康知识,促使公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成为防治疾病的最有效途径。两大领域的专家迫切地感到,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传播健康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已成为新的趋势。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全面介绍了“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的情况。他在讲话中谈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05年底由国务院批准成立,2006年基金会根据中央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的精神,在农村开展了医疗卫生扶贫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已约使2000万人受益。王理事长还谈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在2007年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局起开展的以“健康奥运、健康北京”为主题的全民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在开展活动中总结出的经验予以详细介绍,提出了健康教育工作要注意把握的若干重要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健康是生产力”这一观点,强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重要意义。他在讲话中谈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必须使社会各方面对于健康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以在党的报告中讲的两句话――“科学发展观是以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总结的中心,强调没有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民、就不可能建设全面协调的小康社会,不可能建设全面、协调、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王理事长还特别强调了要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必须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他以北京市本次“健康奥运,健康北京”活动举例,强调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并取得很大反响,就是因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他们把“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提升到能否安全举办奥运会的层面上来考虑,北京市的党政主要领导正是从这样的高度来看问题,把“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纳入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整体工作中去,所以北京市为迎奥运发起的全民健康活动进展的非常顺利。

  同时,王理事长还谈到,要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医务工作人员和新闻媒体必须互相学习,密切合作,把握好“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新闻媒体来说,要做好“健康奥运,健康北京”的宣传报道工作,必须要转变观念,要了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医药卫生常识,这样才能正确的宣传。从医务专家来说,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防病治病和保健知识,让老百姓能听懂。总之,医学专家只有和新闻媒体结合起来,才能把医药卫生知识传播到群众中去。而从社会组织上来说,要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全民健康活动沿着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轨道健康发展。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会上做了题为《强化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落实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治本措施》的发言,其中在第一部分中他主要阐述了国民健康和相应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王会长就近20年内国家发生的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起因和就此导致的其他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对高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慢性病这四大类疾病做了重点的分析,并对这些疾病高发的原因做了详尽的解释,王会长认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导致国民多种疾病高发的最重要的原因,并指出,把健康科学知识教给民众是我们控制疾病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提高国民健康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方法。

  王会长还就当前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原因和方法做了重点介绍,他指出目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广大民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已经解决,已经有条件来投资健康。总在今年报告中专门提到“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国家也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有了这样的大的政策环境,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方面创造了好的条件。他说,疾病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实施前端控制,在问题发生以前就采取措施,以减少问题的发生。而健康教育就是实施前端控制,在群众中进行健康教育,是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根本所在。

  王会长还谈到了目前健康知识宣传领域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他说目前存在小部分媒体宣传虚假信息,误导群众,这些问题亟待规范;第二,因为限于国民健康知识水平不高的问题,所以往往容易受到误导所以对国民进行健康教育时,要进行反复强化,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改变国民不良的生活方式,并最终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第三个问题是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没有被充分发动和激励,没有起到主力军的作用,要加强专家之间的联系和研讨,同时在相关的团体内广泛开展对专业人员的健康知识培训,提高相关系统工作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宣传内容的科学性,最后工作人员要加强相关专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要提高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并及时纠正“伪科学”对民众的误导。

  王会长最后还谈到,健康教育要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发挥多行业、相关组织、团体组织、社会人士的力量为工作机制,以宣传健康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并建议组建中国的公共卫生联盟。他说,对于任何种疾病的控制,单靠卫生系统是不行的,只有充分发挥多个相关专业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资源共享和互相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作系统的效能,来实现工作目的。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在最后做了总结发言,在发言中他谈了自己在这几次研讨会后的感受。他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三个素质”,那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把这三个素质相提并论,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刚刚结束的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几个方面来说,这两句话再经典不过:它是一个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把健康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是关系到全国人民幸福的一件大事。这些年来,关于健康的宣传从卫生方面扩展到卫生科普,再发展到健康教育,乃至健康促进,现在发展到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健康促进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关于健康内涵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做了明确的回答,是由单纯的生物性的一维模式,转变到现在的三维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在我们国家有人提出四维模式,多加了一项健康道德,特别是SARS以后,针对有些传染病,因为它有传染性,所以我们要特别强调健康道德。健康是最基础的东西,健康教育是在健康的知识和健康的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不同于一般的卫生宣传,是卫生宣传内容的深化,范围的拓展,功能的扩充,它具有明确的对象,双向传播为主,同时注意反馈和行为效果。宣传教育大部分是单项的,而教育是双向的,像学校教育,医学教育,都是双向的,受了教育以后,要看看怎么样,要有一个评价的问题,健康教育是评价教育的活动,所以应该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健康是一种生物现象,但它的落脚点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健康教育学科来说,也由单纯的学科扩展到多种学科上了尤其是最近几年。从工作方法上由单一的大众宣传模式转变成教育型和促进型的改变。从工作重点来说,卫生教育是贯彻国家“预防为主”这个方针内核心的内容。从科学性来说,过去我们总说“科普”,我反复强调,科学是基础普及才是目的,如果我们的“科普”不科学,这个前提失掉了,我们的科普教育就会失掉。针对近些年来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教育,这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沟通甚至通过一些争论、批判、特别是以“循证医学”的观念来逐步达到更加科学性。最后,殷会长还特别提了一下对媒体的要求。他说内容是优秀媒体的主宰,并维系着媒体和未来世界,这一方面肯定了它的重要性,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优秀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不同的信息是更深层次的非稀缺资源,所以它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这就是媒体的特点,优秀的媒体有责任减少大众的误读、误解、误看,肩负着重大的导向和社会责任,优秀的新闻报道对促进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