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博鱼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运动训练计划范例6篇

2024-08-21 02:26:4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运动训练计划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训练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400米跑是属于短跑的范畴,次极限强度,以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竞技项目。另它是最难跑的短距项目,其不仅对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和对耐速也有一定的要求。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优秀田径运动员们的运动竞技水平明显提高,训练手段也处于多样化。对于日新月异的当今来说,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控制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手段。我校男子400米跑运动员在近几年的全国大赛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2012年天津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400米覃东泽第二名(47.88s)、4?00米接力第二名(3:12.64s);2013年兰州大学生田径锦标赛400米覃东泽第一名(47.02s);2014年桂林全国高师运动会400米覃东泽第二名(48.36s)、4?00米接力第三名(3:15.73s)而本文以我校田径400米运动员一般训练阶段“周”训练计划和控制为圆心,试图分析我校400米运动员的周期训练计划和控制,找出其精髓,旨在为提高我校400米跑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大多数400米跑运动员要经过几年有目的性的训练之后才能达到运动的高峰。其结果是每一周的累积而来的。我校的400米跑运动员是有完整科学的年度训练计划,每个期间都有许多“周”来组成,各个阶段都有不同样的训练要求及运动负荷。

  我校400米跑运动员一周训练总时间在10个小时/人,训练课次数为5次/人,总跑距在13000米/人,力量练习1650kg/人等等。在一般训练周期中一周必须进行一次或两次主要训练任务的突出性训练,即大强度训练。其他的训练,对于主要训练任务则是诱导性的或是恢复性的训练。我校400米跑运动员一周的训练日为五天,根据安排一周的训练计划由周一大量小强度,周二中量中强度,周三中量小强度,中量大强度,周五大量大强度组成。

  我校400米运动员的每节课内容时间安排分别控制在2个小时的训练时间。热身时间:20-40分,训练内容(1):30分;训练内容(2):30分;放松时间:20分。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把专项耐力这块的训练安排在周一和周四,其他训练课作为引导性的训练。

  周一训练专项耐力,在内容一中,要求是大量小强度,在600米跑,限定的时间是在100-90s,由于大量,在休息时间上有所调整,基本是在20min,另外在200米跑,要求一组比一组要快,按27-26.5-26s进行,有助于专项耐力的提高,而在增速跑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限定是时间跑完后,慢走回起点就要进行下一组。

  周二练速度耐力,在规定的打格上进行(打格为2.35-2.45m之间,利于提高跑中的步长),其搭配的是拖一组轮胎跑两组60米打格跑,期间休息8分钟到下组练习。在快挺练习中,根据运动员的能力进行,完成力所能及的负荷,但负荷现从小量开始慢慢递增到大量。另注重练后放松。

  周三练发展力量、力量耐力,训练中要注意的是持铃负胶带(膝)原地快速高抬腿限定时间是12s,其中7s快,5s慢进行,另外注意在完成每组的时候要进行60米的加速跑,每组组间保持在5min。

  周四练专项耐力,上坡跑80-150米,每组逐步增加跑距至150米,要求运动员全力完成,另外在80m的加速跑要求放大步子跑,不限定完成时间,跑间走回起点开始下一组练习。

  周五练力量、力量耐力,在基本内容一中要求第一组练习需要穿沙衣跑200米,第二、三组用,另外根据运动员的能力进行高翻8-6-4-2次,在斜蹲中运动员要完成力所能及的负荷,150-170kg,逐步递增,教练员从中保护,每组递增10kg直至完成后作30米加速跑。

  我校400米运动员一般训练阶段“周”训练计划,形式多样,根据水平不同的运动员控制其运动训练力所能及的量,有利于激发运动员训练及水平的提高。在设计一般训练周期中一周必须进行一次或两次主要训练任务的突出性训练,即大强度训练。其他的训练,对于主要训练任务则是诱导性的或是恢复性的训练。控制好一定的训练强度,配合放松训练,避免运动员出现损伤,完成超量恢复,从而完善了整个运动训练体系。

  (1)要科学的制定号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控制与安排,在训练中要考虑运动员个体差异和当时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2)由于400米跑对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和对耐速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设计一般训练周期中一周必须进行一次或两次主要训练任务的突出性训练,即大强度训练。

  (3)建议重复内容用不同手段完成,这样形式多样才能调动起运动员的,避免过度训练,从而影训练。

  [1] 黄桥贤,胡香莲.美国400米跑著名教练克莱德・哈特训练思想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55-158.

  [4] 欧岳山.浅谈400米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2008(4):38-40.

  [5]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第2版,2000.8.

  训练是艺术,更是科学。有效的训练首要是科学训练计划、课时教案,虽然训练过程受教练员、运动员情绪、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千变万化、难以预料,教案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有一定局限,但不能因此而否认训练教案,而是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案、设计教案、制定教案。当代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归因于科学训练质量的提高,新的训练《大纲》会带来全新的科学训练理念,冲击着传统的训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定训练计划、教案的同时,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前者指训练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者指训练过程的计划和安排,即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因此制定训练计划必须首先对本项目运动队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机能水平、意志品质、整体实力、比赛对象的技战术特点以及训练条件和设备作全面、准确的分析、诊断,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制定训练计划必须做好起始状态的诊断,一般应通过对运动员的观察、相互交流,进行必要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测验和生理功能的测试,同时还要根据各自项目训练《大纲》要求,结合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身体差异、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而制定。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训练计划制定的四个原则即: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五个环节即:现状诊断环节、设计训练计划环节、确定训练指标环节、实施计划环节、测验考核环节。

  训练计划内容的制定,按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6]7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2008年6月以出版的“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1)、(2)、(3)、(4)册,可分为五大类、十五小项。

  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都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来完成目标任务的。训练过程的结构形式归纳为“五个环节”。

  现状诊断环节,好比医生看病一样,对照病人的病情开处方。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对所要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战术意识、运动成绩、发展潜力以及原来训练的成效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新进队运动员的招生选材测试的原始数据),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现状,以科学的依据设计制订各类训练计划。

  通过对运动员现状诊断后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就应设计制订各类行之有效,符合运动员实际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制订后面专门介绍。

  在设计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要依据现状诊断的综合情况,确定运动员各项训练指标。这些指标应包括有运动素质的、专项技术的等方面。确定训练指标要尽可能的定量化,以便在测验、考核、比赛中检查比较。训练中要努力完成确定的目标,只有这些指标的实现,才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计划的实施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计划的完成、指标的实现,目的达到,都要通过具体的实施计划时,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严格执行每一次训练课的计划,并督促运动员努力完成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和任务。

  计划实施训练一段时间后,要通过专门进行的测验、考核来检查,评定训练的实际效果,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综合分析后,这些问题是哪个环节出现的,就要及时地反馈给哪个环节,并进行调整,逐步向训练目标通过,而最终实现期望的目标。

  以上五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联。这五个环节同时说明了设计和制订训练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结合省周期(省运会)训练计划的进度任务和年度比赛任务及上一年度的训练、比赛情况,制定的全年训练工作计划。市、县两级体校的教练员是从事少年儿童基础训练工作的,属训练的中级和初级阶段。在此阶段,训练的基本任务是:结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促进有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打好全面技术基础,逐步增加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训练和专项运动素质训练。

  (1)对运动员个体现状的基本分析。在基层教练员中,参加训练者少则8-10人,多则十几、20人,甚至更多,不可能都是重点队员。但在他们中间应根据训练时间长短、训练水平高低、运动成绩好坏,培养前途大小来确定是否为重点队员。一个队3-5人即可。对他们现状诊断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其全面和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主项与副项成绩,技战术和心理、作风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2)全年训练的基本任务、目标。基层体校的教练员是从事少年儿童基础训练工作的,属训练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在此阶段,训练的基本任务是:结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促进有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打好全面技术基础,逐步增加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训练和专项运动素质训练。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技能成绩指标,应选择具有专项特点,有代表性、有可能性,能量化的指标,以便在今后的测验、考核中对照检查和比较。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全年训练计划,将训练任务、内容、负荷、进度、要求落实到各个特定时间范围的具体安排。如冬训、夏季及赛前、赛中、赛后阶段;调整、恢复、提高阶段。周期的划分,从传统的观念和我们基层体校的初级、中级阶段训练情况来讲,一般将全年的训练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准备期(大约是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或者是十二月初到第二年的五月初),竞赛期(大约五月中、下旬到十月底),休整期,也称过渡期(大约十月底到十一月)。2008年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专家统评组对全国所有“基地”学校明确要求,在教练员的全年训练计划中增添冬训训练计划和冬训总结。根据这一新的精神要求,我们也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和训练模式,重新调整周期的划分。

  全年阶段训练一般大至分为:冬训期(12~3);准备期(4~6);比赛期(7~9);调整期;(10~11)。

  阶段不同,训练任务、内容、手段、组织方法、训练措施都有不同的要求。科学地划分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地组织训练,有助于队员形成及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比赛时发挥其最高的训练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一个周期或阶段训练计划对一周的训练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周训练计划内容包括:一周的训练任务、要求、次数、时间、运动量、恢复措施及每次训练课的具体内容、要求、时间、运动量等。

  周训练计划安排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技术、战术训练内容为主体进行安排;另一种是以训练负荷为主体进行安排。

  制定周训练计划要注意本周训练在全年、各时期、前后周训练计划所处地位和作用及系统性。周训练计划是实施全年和各个时期训练计划的具体分支计划。他是训练周期结构体系中的小周期。全年训练和比赛应有46周以上。周训练负荷安排应大、中、小 相结合,根据每周一场训练比赛的需要,应使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波浪”式变化。

  课时训练计划,也称“教案”。是根据周训练计划对每次训练课做出的具体安排,是实施一系列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训练计划就不可能完成一系列训练任务,因此没有教案就无资格授课。

  课训练计划主要内容有:训练课的任务;训练课时间,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运动负荷,训练课的组织;训练手段方法;恢复措施等。

  (1)训练课的任务。安排训练课首先应确定训练课的任务。训练课的任务要明确、具体。对各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及意志品质等训练任务,应明确:是“复习”还是“学习”、“巩固”、“掌握”、“改进”、“提高”。切不要把计划简单化成 年年一样、队队可用的“身体”、“技术”、“战术”、“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的空头计划。

  (2)训练课时间。训练课时间是根据周训练计划时数和课的任务、运动量确定课的时间。训练课时间是实施一系列训练计划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就不可能达到必要的运动量及技、战术重复练习的数量、质量。一次训练课的时间一般在90~180分钟。

  (1)准备部分。首先讲解本课任务、内容、训练方法与要求,然后根据本课的训练项目进行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目的是为球员进入基本部分训练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好准备。一般两个小时左右的训练课,准备活动时间为25~30分钟,冬季准备活动应长些,夏季可短些。

  准备活动应从易到难,从慢到快,也可用专项器械进行。准备活动一定要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肌肉、关节得到充分活动。调整心理状态,为进入基本部分激烈活动做好准备。

  (2)基本部分。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是完成课的任务的主要部分,基本部分时间应占全课时间的80%左右。基本部分的训练内容应集中,不宜过多。一般每项训练内容练习30分钟左右为好。训练安排上应先进行技术训练,后进行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最好把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揉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训练。训练课的基本部分也要重视扬长避短的个别训练。

  (3)结束部分。训练课结束部分的任务是:进行有效的放松整理活动、等,积极消除基本部分积累的疲劳,使机体逐渐恢复,讲评本次训练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下次训练课改进要求和措施;提示下次训练课的任务及要求。结束部分时间不宜长,一般5分钟左右,逢雨天或较寒冷的天气应尽量缩短,以防受凉。

  课的负荷安排有;全课的平均负荷;负荷量变化曲线;大负荷高峰出现的次数、时间及持续时间,调整的依据和方法;结束部分放松与恢复。

  训练课的组织应根据课时计划确定的任务及运动员技术能力、实战需要,组织运动员个人、小组、全队进行练习。课的组织必须要发挥每个教练员的指导才能和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设备、课的时间,使每个运动员在训练时间内能得到更多、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和训练。

  教练员卓越的组织教法与要求,对提高训练质量极为重要。在拟定课时计划时,应十分重视训练课的组织教法,准确地选择、设计训练手段方法。

  训练后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积累,使肌肉酸痛、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因此,训练间歇和结束时认真做整理活动。一般采用放松慢跑、深呼吸运动、全身性的伸展与放松活动,促使机体血乳酸尽快排除,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体育高考训练计划是以体育专业统考项目为训练目标,以提高体育专业统考成绩为训练目的,以教练员主导训练,以体育高考生为训练主体的指导性文件。教练员在统筹了全年计划和阶段计划后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周计划和课时计划的制订上。 “周训练计划是具体的实施计划”,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阶段训练计划的具体化,又是细化课时训练计划的依据。“决定小周期训练计划内容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和不同负荷后机体的反应及恢复状况。前者决定着应该把哪些内容列入训练计划之中,后者则决定这些内容应该怎样组合在一起。高考体育专业测试项目在很长时间里是固定的,在制订训练计划的时候,我们只要把几个统考项目所包含的训练因素分析一下,再根据训练所需进行组合,就能较好地制订出训练计划。

  以福建省体育专业统考(100米、800米、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4个项目为例,分析说明每个统考项目所需主要身体素质(表1)。

  根据体育理论知识得知,速度素质含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力量素质含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耐力素质含心血管耐力(包括有氧耐力即一般耐力、无氧耐力即速度耐力)和肌肉耐力。制订训练计划时,可以根据身体部位不同分成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有序安排练习。速度、耐力和柔韧等各种素质应主次分明、合理地安排练习。

  (1)速度素质训练。例如,10米折回跑(限时跑、计时跑)、起跑和疾跑、30~60米加速跑、100米反复跑、120~150米反复跑、上下坡跑等。

  (2)力量素质训练。例如,跳深、连续纵跳摸高、杠铃负重各种练习、蛙跳(草地或沙坑)、单脚跳、阶梯跳或上坡跳、后蹬跑或跨步跳、腹背部练习(仰卧起坐、背起、两头起、仰卧或悬垂举腿)等。

  (4)柔韧素质训练。例如,各种形式的劈叉、压腿、摆腿、踢腿;立位或坐位体前屈、肩部柔韧练习等。

  运动负荷安排应遵循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大中小结合等原则。 “在训练实践中,一般以日历周为一个小周期。因此,有经验的教练员常常把一周的训练分为两半,在上半周的训练之后,即星期三或星期四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他形式的积极性休息做为调整,在下半周的训练中,从负荷的内容及程度上常常与上半周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1]由于有周六和周日两天时间的休息和调整,上半周和下半周的运动负荷适当加大。如果每周训练5天,那么,就可以以周三为准界定上半周和下半周,周一周二和周四周五运动负荷适当加大,周三作为调整。

  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的时候还应考虑训练的目的和任务、训练时长(以福建省每年11月体育专业统考时间为例,组队完成距离11月统考有多长时间可供训练)、每周训练次数(以福建省每年11月体育专业统考时间为例,可考虑高二下学期每周训练5次,高三上学期每周训练7次以及统考前一个月的适应性训练次数和时间)以及具体情况(如假期、月考、期中和期末考、高考、中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把各项目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有序的组合就可以形成一份训练计划。合理、有序的组合应注意把握好主副项原则(根据每天训练时间长短确定1-2个主项和1-2个副项)和搭配原则(不同运动项目搭配、上下肢运动搭配、运动负荷搭配),两个原则应融合应用。这份训练计划要通过运动员的实际训练并进行及时的修正,为以后训练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组合顺序应有效。比如速度和铅球(上肢力量和推铅球)组合可考虑先推铅球练习,后速度素质练习,最后上肢力量练习,以免跑后体力严重下降,不但会影响到推铅球技术的正常发挥,而且容易产生技术变形,严重的可能导致某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统考项目中不管是哪个项目都离不开柔韧素质的支持,我们可以将柔韧素质练习进行合理地穿插安排作为调整运动负荷的手段之一。灵敏素质练习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穿插安排作为调整运动负荷的手段之一。

  摘 要 随着我国运动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加入到了为国家争光的队伍当中。为了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国家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详尽的管理方案。本文主要关注了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措施,通过简历完善的理论依据、科学地控制运动量、进行心理训练等有效的训练科目,为提高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水平做出了贡献,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运动员训练技巧,希望能帮助运动员们创造更好的成绩。

  竞技体育的好坏直接体现其体育成绩上,国家体育机构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以及是否采取了科学化的体育运动管理方案,都是决定运动员成绩高低的关键性因素。运动员在赛事中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及系统的训练。为了帮助运动员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成绩,无数体育工作者在背后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运动员训练方案。本文主要关注了我国当前的运动员训练管理水平,探讨了如何才能在保障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尽快提升运动员的成绩。

  运动员的训练与成绩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当中的东西,需要一个系统化程度较高的计划才能逐步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建立起科学的训练目标,分阶段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根据目标的长远程度,可以将训练计划分成年度、季度、月度等几个不同的长度,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精力来贯彻这些计划。长时间的训练计划,例如多年与年度计划,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耗时长、长期的训练项目。对于时间跨度较小的训练计划,例如月、周计划等,可以适当细化训练的内容,并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地变动,制定一个有弹性的训练方案。同时完善体育科研保障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

  为了加强训练质量,很多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将自己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系统性的反馈,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运动员也建立起了对自己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样的训练思维的指导下,教练员要充分了解自己执教的运动员,在训练开始之前就掌握其所有的数据。通过对比运动员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来规划其训练内容,这样的诊断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练员也要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接受最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

  一个高素质的运动员,其生理与心理水平都要过硬,不仅要在身体上超越大部分的竞争对手,还要在心理上能胜任赛场带来的压力。所以说,运动员与运动员相互之间的竞争是多样化,多方面的。在现代社会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方式都大同小异,但是对待训练的态度却能极大地提升训练效果。因此,日常的训练不应当忽视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强化。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水平呢?很多运动教练联系了心理学家对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出了一套广泛适用的心理暗示法。在很多赛事上帮助了运动员脱离心理关卡,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

  提高训练的负荷,并不是每一次都要在运动员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之上进行提高,而是要确保负荷被控制在运动员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之内,避免训练对运动员造成损伤。整个训练计划应当循序渐进,完成一个阶段目标之后再去完成另一个阶段,在可承受范围内不断地提升负荷水平,不断提升运动员身体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让身体适应更高强度的负荷,就能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提升到一定强度的负荷之后,先在该强度下维持训练强度不变,让运动员充分适应该强度,然后再逐渐提升负荷水平,通过阶梯式的训练方式逐步完成整个训练。与此同时,在繁重的训练之后,运动员也要重视自身恢复工作,在营养等关键环节要跟上节奏,协调好身体机能的增长与恢复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

  在上述训练方法的指导下,我国著名教练马俊仁创立了一系列高效的训练方法,他执教的辽宁中长跑队的运动员们在国际国内各项赛事中取得了极佳的成绩,因此这样的训练方式应该予以肯定。

  运动员的训练离不开教练员的指导与帮助,只有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关系,才能使训练成果更好。同时体育科研人员要对教练员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了解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及其执教习惯,判断教练员所要面临的技术难题。以教练员为中心,急教练之所急,想教练之所想,培养训练中与教练员的共同语言,建立共同认识,使教练员了解彼此在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从中得到所需要的帮助,更好地组织安排训练工作。训练方法多种多样,虽然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训练了运动员不同方面的身体机能,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提升运动员的体育成绩,所以任何训练方法的存在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教练员要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灵活搭配不同训练方法,来实现运动员体育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限据不同训练水平,素质练习手段在运动员多年训练各个阶段的作用存在着差异。制定一份属于运动员自己的训练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准备活动慢跑15~30分钟,接下来是静力性和动力性的柔韧练习,再次就是跑的专门练习,包括3~5组的30~50米的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加速跑练习以及后退跑。动力性的柔韧练习包括整个身体绕环、劈叉、摆腿、侧压、跳栏栏架、前冲以及肩肘倒立,每组10次,重复练习2~3组。跳栏架的练习每周应增加2~3次,栏架的数量及高度取决于运动员训练年限长短及能力的高低。

  全身的力量训练每周至少2次,内容包括俯卧撑博鱼boyu、仰卧起坐、蹲跳、前冲、向后弓身跳、两头起及其他类似训练。这些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和增强脊柱的力量。这将为后续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用实心球和铅球的组合投掷练习每周应做2次,同样,器械的重量由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和能力而定。教练员可以给运动员提供各种各样的练习,运动员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与队友一起练习。

  各种跳跃的循环训练,主要采用徒手练习,每周至少2次,包括单脚跳、立定跳远、立定跳远、突停跳、原地收腹跳、后踢腿跑、跨步跳和跳深。有些练习可以用栏架进行,以增加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达到不同训练效果。

  通常,赛前的力量练习可采用各种的投掷和跳跃的练习,一周2次。但上述两种练习并不都一定要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同一类别的两个练习可以安排在同一天进行,重复的次数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和赛季的时间,如有经验的运动员可以在赛季的早期做两组15次的练习,在比赛期间可以做1组8-10次的练习,新手应该减半。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和恢复同等重要,相应调整重复的次数,训练量适当要比单纯的追求大运动量好。

  教练员必须制定出跳高运动员各个赛季的目标和力量训练的最佳时间,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各个阶段之后整个身体的发展状况。

  身体训练阶段(赛季前):当运动员开始训练时。应集中以全面身体适应性训练为基础。在为期一年的训练计划中,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为6~8周,并逐渐加量。首先,周期训练能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其次,它能确定训练的组数和次数的具体数量。这个阶段的训练量是运动员测验时最大量的50%~60%。

  最大量的力量训练阶段(赛季早期):最大力量的负重训练是赛季早期训练的特点。训练计划应包括一周3次的力量训练,其中,每次训练3-5组,每组用最大力量的50~85%练习10~15次。这个阶段占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的6~8周。

  爆发力的训练阶段(比赛季节):在比赛时期的训练阶段,当运动员从最大力量的训练转为爆发力的训练时,训练计划应变为一周3次的爆发力训练,其中,每次训练3~5组,每组用最大力量的65%~90%练习5~8次。这个阶段约占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的4~6周。

  力量训练的高峰阶段(赛季后期):赛季后期的负重训练,必须包括一个爆发力的训练阶段,以维持激烈比赛的需要。训练计划包括1周1~2次的负重训练,其中,每次训练1~3组,每组用最大力量的75%~100%练习1~4次。这个阶段约占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的2~3周。

  这些负重练习的手段运用在整个训练阶段中,主要是通过重复的次数和负重的重量决定每个阶段的训练类型。常用负重练习的手段如下:抓举、提扛铃至(不同的开始姿势)、负杠铃下蹲(不同程度,单/双腿)、蹬台阶练习、前冲跳、屈伸小腿(单/双腿,站/坐式)、提踵、胫骨前肌肉伸张力量练习、上体举(屈体、斜板推、侧拉、划船练习、三头肌练习)、腰腹部练习(硬举、体前倾、体前屈挺身起)、背部练习(弓身划船练习,上拉至胸,引体向上、单臂哑铃划船练习、直臂前压)。

  发展负重练习的最好参数是以最大负重的1次或5次为基础,由于很多教练员都担心过大的负重会超过身体承受限度而受伤,所以有些教练在知道运动员一次最多能提起最大的重量是多少后,会取该重量的90%来设计一种5次最大量。

  摘要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在我国的训练体制中,地市级体校是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要想在短跑项目上有所提高和突破,就要从基层抓起,加强对后备人材的培养,总结出近年来该市短跑成绩下滑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科学、符合该体校田径短跑项目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相应的对策,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田径短跑训练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向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为国家田径短跑项目更好的发展储备足够的力量。

  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通过分析平顶山市体校短跑队训练现状,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发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学校的后勤管理、与国外的短跑训练的对比这五个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彭海峰、段玉香、丁海荣、吴旭东,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中,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方面常用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张振、吴玉钦、郭国兵在《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中把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和外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身体形态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肌肉体积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短;技术上等速过程较短,减速过程较长,快速力量和绝对肌力较差,高速跑动中放松能力欠佳、放松意识缺乏。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共58篇相关文献资料,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资料来源主要有: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实地观察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训练,并结合自己多年训练的体会,进而分析、总结训练的缺陷和影响专项成绩等因素,为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材料。

  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两名教练员进行访谈,请教他们对本课题的研究看法和建议,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相关资料,进而深入详细地了解了目前该体校短跑队训练情况以及队员的具体情况。

  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文献研究、访谈、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短跑队,目前教练员2名(男教练1名,女教练1名),在训运动员48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在校上课、训练、住宿的有29名(男生12名,女生17名),只在体校训练的有19名(男生13名,女生6名)。小学6名(男生2名,女生4名),初中生16名(男生10名,女6名),高中的26名(男13名,女13名)。现在能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名(女生)、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8名(男生13名,女生15名)。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队伍力量薄弱,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较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不能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每位运动员,所以训练效率会有所降低。

  在与两位教练员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能够与当前世界上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接轨;教练员参加教练员进修或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得不到保证,平均每名教练员两年参加一次培训或进修,对目前一些从国外学习到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了解不到,导致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手段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层面。

  由表2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整体水平较好,在48名在训运动员中,除去6名小学生外的42名的运动员中,约66.7%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约有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由图1可以看出,在该短跑队中,女生成绩相对比男生成绩优秀。女生中有6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9%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男生中有52%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没有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月的训练完成情况进行了记录,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表3显示出的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运动员训练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有89.6%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正常完成教练员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训练任务的有10.4%。这说明,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大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明确教练员布置的任务与3要求,训练积极性较高,完成效果良好,这对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该短跑队中存在有少数的运动员对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不满意的现象。运动员主要是对赛前训练计划、速度训练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的安排存在不满意。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是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大强度训练是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手段;而承担更大的强度训练则是运动负荷进一步提高的手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强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和积累便不会产生运动负荷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

  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短跑的选材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拔阶段(14~15岁)、优选阶段(16~17岁)。

  根据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模型特征和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短跑的项目特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术、心理特征等方面。

  通过对该体校田径短跑队两名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教练员在选材时,往往都是经验选材,根本不用选材学中的常用指标进行选材。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选材方面,所有的教练员都是凭借以往经验来进行选材。

  赛前训练安排6~8周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作出调节,引导、调控最佳竞技状态。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选材方法不准确、不科学、不全面。仅靠凭借经验、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试运动员的3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的成绩,就完成了选材,最终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苗子选拔不出来。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教练员不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了解到先进的动作技术。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赛前训练计划不够合理,强度和量的分配不能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出来。

  2.建议重视起教练员的岗位培训,鼓励教练员多参加岗位培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及时掌握当前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3.建议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根据《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的要求来制定,并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及时将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