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博鱼boyu“科普中国”:让科学走进你我生活
博鱼boyu“科普中国”:让科学走进你我生活“科普工作就是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众提供准确、权威、有趣的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下称“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信息化处处长张斌如是说。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这不仅加快了信息刷新的速度,更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仅仅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形式的科普工作越来越难以满足公众需求,互联网正在成为科普的主战场。
致力于将科普信息化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的全新品牌——“科普中国”应运而生。“2014年,中国科协会同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始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张斌介绍说,科协以“科普中国”品牌为统领、以“互联网+科普”为抓手,融合配置社会资源,细分科普对象,提供精准科普服务。
在形式上,“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协同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百度等机构共同实施《科技前沿大师谈》、《科学为你解疑释惑》、《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等20余个子项目,累计建设内容资源近14.83TB。同时,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运营的科普中国微信、微博、科普中国APP等也相继上线,拓宽了公众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让老百姓能够更快更方便地掌握一手的科学信息。截至2017年11月底,“科普中国”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163亿人次,其中移动端占比74%。
“中国科协尝试和很多社会机构合作,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达到了优势互补。”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认为,我国有6亿多网民,多数人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科普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为提高传播效果,中国科协目前正在进行科普内容精准推送工作,包括“科学答人”“乐享健康”“智慧女性”等。主要用于制作科普重大选题与热点视频、图文科普讯息,编撰科学词条和公民科学素质试题,定向、精确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给目标人群,满足目标群体的科普需求。而科普中国云的建设,则为科普资源汇聚整合、科普数据融合共享等提供支撑和依托。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科普中国云已经按照公众便于获取的分类习惯,对所有科普内容都进行细分和标签,初步形成校园、乡村、社区等三大科普套餐。
科普的目的就是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因此信息的准确性十分重要。作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国家品牌,“科普中国”始终以打造高可靠性科普产品、引领价值导向为己任,不断强化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依托所属的210家全国学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对科普信息的科学性进行严格把关,每个选题均有2位以上该领域的专家对其审核。邀请包括近100名院士在内的两千多名专家学者拍摄视频、撰写文稿等。
“科学家不能在象牙塔里自我欣赏,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的一席话也表明,做人民群众科学知识的讲解员,是每位科学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科普中国”与百度共同实施的“科普中国·百度搜索爱(AI)”科普计划,以AR、VR、3D全景等形式在百度搜索结果中向公众呈现专业和权威的科普内容;与“科普中国·科学百科”项目建设成果打通,在保证科普词条科学权威性的基础上,有效增强科普词条的丰富度和趣味性,预计在手机百度客户端展现量将超过35亿次/年。
建立新闻导入、科学解读的科普快速响应机制也是“科普中国”的另一创新。这一机制不仅实现了传统科普难以突破的72小时内广泛传播,更在第一时间里让许多网络谣言不攻自破。
2017年8月,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当晚,“科普中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各传播团队连夜了解震情,组织地震、气象等相关专家,围绕公众关注的地震现状、地震云等热点,科学分析震情,及时破除谣言,度为公众解疑释惑。并快速制作、汇聚地震科普作品,组建地震科普专题,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助力抗震救灾。
在地震发生的48小时内,“科普中国”共推出图文、视频、直播等百余篇相关科普作品,并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渠道重点推广,累计浏览量超5600万人次。
其中,科普中国公众号第一时间辟谣,深夜发表《谣言别信!关于九寨沟地震的N条真实情况在这里!》;科普融合创作团队组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专家针对网络流传的地震云可预报地震的谣言,制作科普图文《让你失望了,地震云并不存在》,浏览量达675万人次。同时在魅力中国、pptv、歌华有线家传媒平台上线《科普中国之地震预警小常识》专辑,传播到达11亿人次。
此外,“科普中国”与腾讯公司共同开展的科普中国·腾讯“慧眼行动”行动博鱼,也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科学领域内的网络虚假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拦截,并精准推送权威报道,澄清事实。
传播内容或主题是否为公众所关心、能否激起群众兴趣也决定着科普活动的效果。“传播者要站在公众角度去思考他们想要了解什么知识,牢牢抓住受众的关注点,并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王康友说。
每次重大科技事件的发生,都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科学热情的最佳时机。2017年10月2日-4日,科普中国网携手果壳网,邀请医学、物理及化学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讲解诺贝尔奖的颁布全程。用有趣、易懂的直播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为网友带来不一样的诺奖直播。而在C919首飞、双中子星引力波、水稻亲本去镉、“悟空”号卫星等科学成果的解读上,“科普中国”也都精心策划,为科技迷们奉献一道又一道科学大餐。尤其是在C919首飞期间,“科普中国”各传播团队提前部署、快速响应,共创作推出160余篇相关科普作品,累计传播量近亿人次。
线上科普内容丰富多彩,线下宣传活动同样搞得风生水起、热热闹闹。在前不久举办“科普之夏”活动中,科普中国网以“科技梦?军事梦”为主题,通过AR、VR等现场互动活动,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专业、有趣的军事科技科普知识,拉近了普通百姓与军事科技的距离。
与此同时,科普中国?军事科普系列讲座进校园活动相继走入北京市十一中、北京后沙峪小学、北京海淀东升实验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军事科普知识。“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相关情况,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军事专家李杰老师,走进北京亦庄第二中心小学。”“科普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李杰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辽宁”舰的曲折历程,概述了如今中国航母的发展趋势。
“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小军迷们对中国航母有了初步认识,也加强了师生们的海洋意识。”北京亦庄第二中心小学德育主任王静说。
在2017全国科普日上,“科普中国”原创动画《酷杰的科学之旅》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眼球。动画片以酷杰、糊涂蔡和安娜三名有着超能力的小学生为主角,讲述他们在人类世界里的冒险故事,以及成长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这部动画片一改以往教条式的灌输,以趣味性、融入性、体验性的内容传递科普,寓教于乐,让小朋友在欢乐中获得知识与感悟。”《酷杰的科学之旅》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很欣慰酷杰科普动画片的推出,孩子们可以在趣味十足的剧情中吸收知识,感受科学。”一位前来参观的家长说。
两年多来,“科普中国”传播方阵逐渐壮大,相关产品已上线个终端平台;科普中国网累计上传、编辑文章4万多篇,汇集图文、音、视频的网络科普专题多达248个,为地方机构、社区等科普组织提供科普海报1893张……一个包括“科普中国”品牌、优质科普信息内容生成、科普中国云网端、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等在内的科普中国生态体系已然形成。